程度上体现了主体性理念。学者们为维护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主体性地位,避免当事人作为审判客体来对待,提出了衡量民事审判是否正当的依据不仅在于判决内容是否具有正当性,还 学者王亚新先生指出,司法审判在许多方面的特点都可以视为在制度上对判决的可变性加以严格限制的必要或非必要的条件,但这些条件中最直接也最具根本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00.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限制以“适用法律”错误为由发回重审,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将适用法律错误与事实认定错误、判决错误的因果关系作为衡量的标准。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处理 不准离婚,二审法院认为应当判离且调解不成;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未参加诉讼。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1条第(二)项关于“二审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31.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和撤诉三种。撤诉结案是现代民事诉讼发展的趋势,强调民事诉讼的合作性,减少民事诉讼的对抗性,在民事诉讼当事人中间提倡、贯彻诚实信用原则,代表了当今 的一面,关键是找准切入点。根据知产案件多数属“不正当竞争”(取广义)纠纷的总体特点,法官在解决纠纷中,就是要努力促成双方向合作生产、共同发展方向转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7.html -
了解详情
: 1.一面关系说 该派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科累尔。[5]他们认为,民事诉讼存在法律关系是无可争议的。但它只是当事人双方间的一种关系即原告与被告的关系 来调整的,所以,它们也就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11]他们分析道,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具有四个特点:第一,法院是每个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当然主体;第二,法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84.html -
了解详情
: 1.一面关系说 该派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科累尔。[5]他们认为,民事诉讼存在法律关系是无可争议的。但它只是当事人双方间的一种关系即原告与被告的关系 来调整的,所以,它们也就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11]他们分析道,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具有四个特点:第一,法院是每个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当然主体;第二,法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1.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书应当写明:(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实际上,从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到判决作出、执行完毕,民事诉讼案件的案由都始终发挥着作用。但是 排斥在整个案由规定之外。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将适用特别程序的案件案由单独列为一编,笔者认为这是不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02.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活动,调整方法主要是依法采取各种强制执行措施;民事诉讼法调整的则是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民事诉讼活动,在调整方法上一般并不需要采取强制性措施。「 的必要;而就“选民资格案件”而言,从其性质和程序上的特点来看,放在《行政诉讼法》中予以规定似乎更为可取,或者考虑到其特殊性,亦可将其放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71.html -
了解详情
3)原告受到损害与被告制造有缺陷产品之存在因果关系。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六款规定:“根据因产品缺陷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的计算。延长举证时限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法官指定一次举证时限之后,当事人因无法完成举证任务,故要求延期举证。二是,在重新指定举证时限后,当事人无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0.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简而言之,就是民商事案件开庭审理之前的一些程序。它规定了法院和当事人之间,在开庭审理前所进行的一系列民事诉讼活动的权利和义务。其目的在于促使当事人 简易程序进行审理。在实行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过程中,还应当根据每个法官自身特点及其存案情况,有针对性地灵活分配和调整案件,以利于充分发挥整体审判效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65.html -
了解详情
信息,只要这些信息“看起来可能导致发现可被采纳的证据”(《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26条〔1〕。一方当事人不能以所寻求的信息不可能被法庭采纳为依据来反对另一方 前准备程序,但仍有与之相类似的规定,即“审理前的准备活动”。我国审前准备活动的特点是法官主导下的从程序到实体的准备,这其中,法官主导下的实体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