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端。所以,虽然在原则上仍实行二审终审,但这种改良后的二审终审是合理的、可行的。 第三,第三审的审查范围限于法律审。日本新民事诉讼法第312条第1项 比案件事实更具主观性,它依赖于适用者对它的理解与阐释,而不同的主体往往对同一法条有不同的理解,因此,为了使法律的适用统一化,并发挥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监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595.html -
了解详情
,随意性强,容易滋生司法腐败。 其次,法院作为再审程序的主体违悖司法独立的原则。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 、充分陈述、程序法定等正义要求,这不符合程序的正义的基本要求。 (五)再审提起的时效期限规定不合理 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43.html -
了解详情
的活动特别是没有诉讼活动,那么实体法所规定的权利便犹如空头支票上所写的金额数字。[9] 与此同时,民事诉讼法又规定了当事人的诸多诉讼权利,如起诉权、申请回避 9期。 [5] 李祖军:《论程序公正》,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3期。 [6] 以笔者的理解,所谓诉讼伤害是指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故意的拷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06.html -
了解详情
简单民事案件。事实清楚,是指双方当事人对争议的事实陈述基本一致,并能提供可靠的证据,无须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即可判明事实、分清是非。如果双方当事人所争议的 程序,原则上来说,也应在总体上按照普通程序的顺序进行。那么,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又如何简化庭审的方法呢?笔者认为,重点应当放在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法第一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68.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即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这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关于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但 不利后果。那么,什么是举证责任?举证责任有何属性?如何理解谁主张,谁举证的涵义呢? 在民事诉讼中,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一切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219.html -
了解详情
。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另结合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精神,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而引起诉讼的,应列其本人为被告人,作为法定代理人 情形下的行为人仍规定为有行为能力的人,我国台湾民法中并规定此种情况下对无过失的行为人得出于公平原则的考虑而令其为全部或一部之赔偿。 越南民法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132.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操作性不强。2007年新的《民事诉讼法》修订后,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程序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这就使检察监督的原则落实到了程序上,改变了 。”因此,任何权力,包括审判权,不接受监督都是不行的。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也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919.html -
了解详情
为实行的着手。[21]而弗兰克则基于实质的实行行为论与客观未遂论主张实质客观说,将实行的着手界定为根据自然的理解,这些行动因为与构成要件行为具有必然的紧密 积极的,但在导向、调节司法对预备犯普遍处罚原则的适用这一具体领域,惩办与宽大相结合与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无疑支持和推动了我国司法对预备犯原则不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85.html -
了解详情
为实行的着手。[21]而弗兰克则基于实质的实行行为论与客观未遂论主张实质客观说,将实行的着手界定为根据自然的理解,这些行动因为与构成要件行为具有必然的紧密 积极的,但在导向、调节司法对预备犯普遍处罚原则的适用这一具体领域,惩办与宽大相结合与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无疑支持和推动了我国司法对预备犯原则不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51.html -
了解详情
其文义自然就应当理解为公民为个体工商户,从而表明了个体工商户的法律性质就是从事经营活动的自然人。相应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 问题,近年来我国法学界颇有争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意见:1.自然人说。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民法通则起草过程中不主张在民法通则中专列个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0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