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其一。其二,对于间歇性精神病患者,若经审查或鉴定,只要其对案情的了解及作证时均处于精神正常时期,亦可作为证人作证。第三,对于年幼者,只要其能对 或者进行经济补偿等方式,包括设立保险制度,以确实保障证人的合法权益得到补偿,以促进其积极性。而对于自身有违法、犯罪行为的证人,可比照对待自首、立功的处理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94.html -
了解详情
有效的保障告知;执行者不得违反使用武器、戒具的规定;不得侮辱被逮捕者的人格和对其肉体、精神施以痛苦不得对被逮捕者诱供、逼供和刑讯等。逮捕 下列情形:(一)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二)有证据证明该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三)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 ②捕后判处管制、拘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52.html -
了解详情
3](P26)。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特殊的社会背景,侧重于各种主体外因素对主体心理产生的不良刺激,力求探知外来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并 标签论认为,社会对确有一定越轨行为的人贴标签,反而刺激、增强或促成了被标签者的恶性转化[3](P71)。这是外来人口在精神和心理方面受到的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328.html -
了解详情
年份】2009年 【正文】 中国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人才,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精神面貌、思想态度和行为 心理发展到极端时就极易导致诽谤、诬告陷害、破坏、伤害等犯罪行为的发生。2.大学生自尊的需求能使其产生虚荣心理。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过于强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327.html -
了解详情
的心理依赖,完全可以视之为滥用者群体自身人格特质的一种外在表达!(这一逻辑理路,正如同犯罪行为是犯罪人的犯罪倾向的一种外在表达方式一样)至此,我们已经达致 ,意即一种几乎是任意妄为、无法无天的精神状态很过瘾。这就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毒品的毒性了。更何况,对于现实发生的种种攻击性或伤害性事件,我们也绝不能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483.html -
了解详情
和文化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还是马斯洛所说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都单纯体现为人的行为的动力,无所谓是非善恶。 最后 政法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13]【前苏联】斯塔拉鲁欣:《犯罪行为的社会心理特征》,公人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41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478.html -
了解详情
的危害:首先,家庭暴力侵犯了受害人的人身权利。具体为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和自由权。其次,家庭暴力伴随着对妇女的精神摧残。由于家庭暴力受害人绝大多数是 受害者的保护和救助,并考虑到与其他法律有关惩治家庭暴力违法犯罪行为的规定相衔接,修改后的《婚姻法》作出了规定:第一,在总则中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303.html -
了解详情
态度。其目的主要表现为获取某种利益如财产,或满足某种欲望如性爱。 4.行为的普遍性。家庭暴力已成为全球公害而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有资料显示,美国每年有 法律,只有在事情愈演愈烈后,导致人身伤亡才会使犯罪暴露。此外,残酷的精神暴力也屡见不鲜。 三、家庭暴力的成因 要遏制家庭暴力事件就必须查清其原因,采取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899.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 笔者对中国裁判文书库中所公布的犯罪行为侵犯生命权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进行了统计分析。[11]首先,我们在各地13个法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 予以保护,[19]但其赔偿范围限于经济损失而不包括精神损失。由于犯罪行为导致经济损失并非侵犯生命权的犯罪构成要件,如果被害人不积极主张权利,刑事诉讼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91.html -
了解详情
的批复》(2002年7月11日)规定,对于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另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均不予受理。显然, 月17日。 [4]这两条规定: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时发现犯罪嫌疑人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将案卷退回公安机关处理;发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