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地役权的客体,地役权的从属性,地役权的不可分性,地役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衔接,地役权的对抗力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 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土地登记办法》第37条规定,在土地上设定地役权后,当事人申请地役权登记的,供役地权利人和需役地权利人应当向国土资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758.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部门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人民法院的审判部门对是否可以处置被执行人名下的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理解不一致。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审判部门以所有权不属于被执行人为理由, 土地,这些划拨的土地也都登记在使用人名下。交易的相对方正是因为这些看起来价值巨大的土地,才信赖这些国有、集体企业的履约能力从而与之进行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205.html -
了解详情
,故房产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还具有依附性,在执行时必须一并执行,即房随地走、地随房走的原则,而且必须经国家专门机关批准办理登记手续。 二、 当然失效,而是按照各个人民法院向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的时间先后进行登记排列等候,一旦在先查封的法院依法解除查封、预查封或者查封、预查封自动失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388.html -
了解详情
债权人享有债务人房地产权属的,可不经申请执行而首先到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权属登记,从而优先获得就该房地产受偿的权利,可使司法审判权威得以充分体现。 、附着物进行拍卖。拍卖成交后由买受人向土地管理部门补缴土地出让金,并与土地管理部门签订国有土地出让合同,正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上述一定条件是指:土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223.html -
了解详情
的,因为不动产物权在本质上要么是直接指向土地的物权,要么是建立在土地物权之上的定着物物权,所以以土地登记为基础的登记,当然可以包容其他的不动产物权的登记。 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根据萨维尼的物权行为理论,物权变动与原因行为相分离。登记是物权公示的要求。物权变动和债权变动是两个法律事实,债权的变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673.html -
了解详情
名义人签名的书面声明;凡被执行人因继承、判决或者强制执行取得,但尚未办理过户登记的房地产,法院应当提交被执行人取得该财产的有效证明或者法律文书。 4.支付必要的 综合了后两种观点,认为法院在执行中涉及转移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时,应当与土地管理部门取得一致意见后,再行裁定转移;对原属划拨方式取得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840.html -
了解详情
使用权也基本上被排除在外。 3. 需役地的所有权人不得将需役地的所有权与地役权分别转让给不同的人。若违反该从属性,地役权的转让无效,受让人不能取得 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土地登记办法》第37 条规定,在土地上设定地役权后,当事人申请地役权登记的,供役地权利人和需役地权利人应当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76.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方法。为什么在侵权责任制度之外,还要有一个物权请求权制度?物权请求权制度与侵权责任制度的区别何在?二者的区别,主要是构成要件不同,物权请求权只有 互换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理由:删去转让,理由同上。 建议增加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86.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的规定,将商业目的用地排除于国家征收之外,企业取得商业用地须按照合同法的规定与土地使用权人农户、居民谈判签约,彻底解决强制拆迁、圈地运动等问题;关于土地承包 两种模式:一是设置在政府;一是设置在法院。例如,日本设在政府法务局;英国是政府土地登记局;瑞士设在各州的地方法院;德国是在地方法院设土地登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67.html -
了解详情
于土地上的物,特别是建筑物,以及与土地尚未分离的出产物,属于土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不存在土地和地上物分别登记,分别流转,以至出现权利主体不 了债务,抵押权作为从属性权利,也就归于消灭,抵押物所有人可以要求注销抵押权登记。也就是说,抵押权的设定只是意味着在债务人无法清偿债务时变卖抵押物以实现抵押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8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