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权利穷竭”原则。理论界对上述情况另一种解释是“默认许可”,即专利权人在专利产品首次合法售出时没有明确提出限制条件,即可推定购买者获得了可以随意处置所购 许可中的被许可人)的利益,因为专利权人可以通过利用权利独占性来保持专利产品在一国的数量平衡,而“平行进口”会破坏这种平衡。但是,TRIPS协议在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54.html -
了解详情
了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使中国在这方面的规定相当完整和准确。总的来看,中国在产品责任方面的立法尚存在若干问题。除去上文已经提到的缺陷外,《民法通则》与 生产/制造者。这种基本法与特别法之间的差异与冲突,是中国现行侵权法(不仅包括产品责任法,也包括其他主要侵权特别法[39])中的一个普遍问题。3.道路交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27.html -
了解详情
之前,当时可以适用的法律为民法通则第122条以及1986年国务院发布的《工业产品责任条例》。由于当时的法律规定比较笼统,法律在审理这一案件时没有能够 损失确定为侵权后果,受害人或者受害人的近亲属提起损害赔偿诉讼,不以受害人与产品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之间存在买卖等类型的合同关系为前提。同时,受害人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31.html -
了解详情
产品获取保护的条件,各项知识产权制度的规定是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以知识产品的创造性条件为例,著作权客体要求是独创性,专利权客体表述为首创性,商标权客体具 了包括“权利穷竭”制度的各种措施。“权利穷竭”制度允许知识产权人仅在含知识产品的商品首次销售时享有控制权,即权利人无权控制该商品以合法方式销售或分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46.html -
了解详情
软件的质量责任,保护软件使用者的利益。〖关键词〗软件、质量责任、归责、产品质量、侵权计算机软件(以下简称软件),这个起初只是在计算机专业人员中流传的 产生的第二性义务,「4」软件生产者作为法律关系的一方,无论从民法还是从产品质量法的角度,或是基于一般的诚实信用原则,其自然负有维护软件使用者的相关利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78.html -
了解详情
载《知识产权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26页。)。知识产品作为权利标的客观性特征与其非物质性的本质属性并不是矛盾的。所谓非物质性,即 ,在这个社会中,信息工人比例大大增加。与原始社会和工业社会不同,后者的产品价值包含原材料价值和体力劳动的价值,而“非物质社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主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99.html -
了解详情
科学、文学和艺术作品;另一类是发现、发明和合理化建议,包括使工业产品得到技术和美的统一的艺术新处理的工业实用新型。(注:(苏) 属性的发明权、发现权的客体也归入其中,即说明这一学说忽视了精神产品的本质特征。当代西方学者根据“知识产权”(InterllectualProperty)的财产意蕴,将该项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39.html -
了解详情
,知识产权制度还允许权利人以外的其他人在一定的条件下自由使用受保护的知识产品。例如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原则”、“法定许可使用原则”,专利法中的“专利权用尽原则 目的。知识产品系非物质形态之精神产物,对其非法使用并不导致对知识产品本身的“损耗”,该种权利侵害无法通过有形的“修复”而恢复原状。而请求返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56.html -
了解详情
和其他买受人的利益,有利于尽快解决争议,加快经济流转,有利于促使制造商提高产品质量。因此,我主张借用债务不履行责任说,作为我国瑕疵担保责任的理论 我国民法瑕疵担保责任制度,充分发挥这一制度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促使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社会功能,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未能涉及出卖人瑕疵担保责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90.html -
了解详情
并且其人身因担保责任之违反而遭受损害的人的观点依然存在,一旦他们受到瑕疵产品的损害,只能根据法国民法典中的第1382条、第1384条或1386条等侵权 是所谓的“依附性权利”理论。? 根据该种理论,购买人就出卖人出卖的存在隐蔽性瑕疵的产品或建筑物而对出卖人提起的有关瑕疵担保责任的诉讼是一种契约性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04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