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解决的是当事人之间的私权纠纷,对于这种纠纷,国家一般不应主动干预且也没有必要主动干预。再审程序的发动同样应当遵循这一私法自治的理念,民诉法修改 行使则必将受到限制,这种制约包括国家公力的干预,因而探讨处分权的保障,就要排除不合理的限制,因而研究处分权的限制形态更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处分权。 1、 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28.html -
了解详情
七条第一款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第二款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 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在符合法律规定的一定条件时,才可提起民事再审程序。一旦裁判生效,如果不涉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及第三人利益,即使存在不当,只要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46.html -
了解详情
自己的权利。即认为执行标的享有全部或分所有权,或有其他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权利,如抵押权、留置权等。第三,提起异议的期间应在执行程序开始后至结束前。 救济制度混为一谈,而且第三人异议制度不能仅仅依靠审判监督程序来解决。审判监督程序又称为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或者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497.html -
了解详情
就有可能增大,举证期限早可能届满,如果还拘泥于简易程序的举证期限明显是不合理的。 四、经当事人申请后延长的举证期限是否适用于同案其他当事人的问题 实务中的 八条规定对经审民事裁判、调解的再审申请,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再审,(一)有再审申请人以前不知道或举证不能的证据,可能推翻原裁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314.html -
了解详情
的话,对于已经查明的事实,我们也不应当缺乏予以纠正的勇气。 持可以直接以裁定方式纠正的观点还认为,此种情况若启动再审程序,撤销原一、二审判决和裁定 原审中刑事被告人因具有自首情节而被予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案件进入再审程序后,对于未能如实交代身份而冒用他人身份的被告人,是否应当认定为自首?对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304.html -
了解详情
实际上对第三人而言,其期待司法予己的实体正义和充分的程序保障远远不是再审程序所能满足的。再者,再审程序依立法之目的予以的救济是有限制的,而且当前实务中 诉法院对其进行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的合法性审查,若认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则驳回第三人申请撤销判决之诉;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即予以受理并引发第三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784.html -
了解详情
审程序)和对生效判决的异议程序(再审程序)。2.对程序事项或程序问题的异议程序,包括(1)对不予受理裁定的异议程序;(2)对驳回起诉裁定的 既可以由合同履行地法院,也可以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5]有学者认为,有的法院不按照法律规定,将不属于自己审理的案件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就是一种地方保护主义,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537.html -
了解详情
或依法受保护的民事权益,与本案没有利害关系,经人民法院告知、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后,当事人应当知道自己主体不适格,在没有新的证据和理由的 可能由最高人民法院和各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提起,提起再审程序主体的多元化是导致法院裁决终审不终的主要原因。对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是否要求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240.html -
了解详情
审问题。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裁定的上诉和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认为原裁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变更 启动再审程序,而不管对被告人是否有利。这就为再审程序的任意启动创造了制度上的条件。 笔者认为,现行诉讼法的规定忽视了法院在解决诉讼冲突的机制中,应当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378.html -
了解详情
。 我国现行立法部分吸收了既判力中的合理因素,如《民事诉讼法》第141条和第158条就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 制度性的空间和便利。最高法院应信访者的申诉要求不时地自行或指令下级法院启动再审程序对生效判决进行复查,显然与维持法院判决的既判力的原则精神相悖,从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