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行为之概念乃为诉讼法之中心”(注:转引自曹鸿澜:《刑事诉讼行为之基础理论(1)——刑事诉讼行为之效力》,载台湾《法学评论》1974年第6期,第 情形下可作有效处理。所谓责问权,是指存在违反诉讼程序现象的条件下,当事人陈述异议,主张无效的权能。在民事诉讼中有一部分程序规定,其目的专为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91.html -
了解详情
即弱势群体在程序的阻隔下,无法接近司法,为程序疏远和边缘化。当事人的陈述义务、真实义务、诉讼促进义务、诚实信用义务逐渐从观念演变为制度。绝对自由观念绝对地陨落 前议定书》、《医疗过失议定书》。诉前议定书的目标为:(1)鼓励潜在的诉讼当事人就有关纠纷进行早期和充分的信息交流;(2)通过在诉前就纠纷的全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41.html -
了解详情
,而对诉讼请求的承认则称为“认诺”。我国民事诉讼法及诉讼理论在称谓上对二者未加区分,统称之为“承认”,并作为当事人陈述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以规定。(三)完全的自认与附加 )经过双方当事人同意;(2)自认是在他人的欺诈、胁迫、贿赂等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影响下作出的;(3)因出于误解承认了不真实的事实;(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4.html -
了解详情
资产阶级政权的确认,但沉默权的内容在当时仅包含被告人的陈述自由权,即积极陈述的自由和消极不陈述的自由。直到1966年著名的“米兰达案件”中,沉默权 ,就是通过制定严格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规范来制约刑事诉讼中权力的膨胀,同时建构严密的权利保护机制使当事人权利得到保障。这些技术性的规定一方面可以通过权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739.html -
了解详情
的民事诉讼中,以及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或有效性为要件的刑事诉讼中,否定某些行政行为的效力。例如,在黄某诉罗某某、张某重婚一案中,黄某为能 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从法理上分析,依法“不能成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82.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第17.1条的条文名字即为“庭前会议”,该条规定:“在提出大陪审团起诉书或者检察官起诉书之后,法庭可以根据任何一方当事人的动议或者 有将有证明的事实、要求陪审团从证据中作出不利于被告人的推论等内容的案情陈述提交给辩护方。法官随后可以要求辩护方提供包含有将要提出的辩护的主要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88.html -
了解详情
交谈,否则,不得进行讯问。法国刑事诉讼中,在初级预审阶段,除非当事人的律师在场或已经合法传唤,不得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讯问当事人或者让其对质,除非 ,不得与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交换物品和文书,不得使用通讯工具与外界联系”.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在侦查阶段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实行长期监禁,其中拘留犯罪嫌疑人的时间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74.html -
了解详情
模式主要在大陆法系国家适用。其主要特征是注重发挥法官在质证中的作用,而不强调当事人在质证中的积极作用。法官主质型模式的优点在于以法官为主开展询问,办案的效率 。如对于对方的举证,本应予以反驳,但一时却提不出反驳证据和理由。由于刑事诉讼的特点,辩方在这个方面遇到的困难显然更多。这些情况都使得庭审各方难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33.html -
了解详情
归纳语言概括援引的方式提出。3.非法的庭前陈述既不能作为独立证据,也不能作为弹劾证据使用。《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二百六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使用时,首先应考虑符合程序正义要求的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另外,为了维护证人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审判公正的实现,只要证人当庭翻证,并提出其庭前陈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63.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问题进行审查的原则,如果由主审案件的法官来做,又违背了庭前不接触当事人、仅就法庭调查的事实形成确信的规定。3、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方式审理案件时, 简化,如何简化。适用这种开庭即时简化审的理由在于:1、普通程序简化审不是对刑事诉讼程序的创新,而是对普通程序的简化,它并不改变普通程序的性质,既然是普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