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或公共利益。“内部理论”则认为权利依法仅享有一个确定、唯一的内容,而不存在两种事物,权利限制的概念被“权利的外延”所取代。[1]因此,权利的 因此,有必要对正当目的进行类型化与具体化规定。例如,可以考虑引入大陆法系的比例原则,通过司法实务对正当目的进行类型化梳理,等等。法定程序限制能够确保股东查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5332.html -
了解详情
的概念,正确把握其法律地位。 一、承租人的概念 何为承租人,《拆迁条例》并未明确作出规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以下简称《房地产管理法》)第五十三条 现有公有住房出售工作,规范出售价格。从1998年下半年起,出售现有公有住房,原则上实行成本价,并与经济适用住房房价相衔接。”关于成本价问题,国务院《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8334.html -
了解详情
评估潜在的危险程度,刑法实务则当忖度立法者的用心。[97]立法与司法中,刑法的比例原则、相当性原则、明确性原则是约束准则,过失与危险如何界定、如何解释是 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15页;林亚刚、赵晓雯:《论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第193页。 [83]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814.html -
了解详情
2013年 【正文】 人类社会文明史亦可说是信息活动演进史。信息不对称或不对称信息尽管其概念的提出是在1970年,{1}(P488-500)并被视为是市场失灵的表现 越好。 其四,配比原理。组合以必要为限,即要符合比例原则。大陆法系的行政法通过比例原则,对手段与目的之间关系进行衡量,甚至是对两者各自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240.html -
了解详情
称之为传统弱势群体。如妇女、儿童、老人以及残疾人等。 通常,弱势群体概念依据形成原因的不同,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自然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生理性弱势 所以基于公共利益、公众兴趣以及舆论监督等的需要,法律必须适当限制他们的人格权,但这种限制必须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准人格者不同于一般自然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58768.html -
了解详情
意识到私法概念实为公法所用这一特性,所以,其在具体规范设计上采取了公、私法概念混搭的做法。这使得无论纯粹以私法方法还是纯粹以公法方法来解释现行法,皆存在一定 的做法,害处有三:一是侵犯私权,违背私法自治精神;二是违反行政法的比例原则;三是可能导致行政权滥用,给土地腐败以可乘之机。参见孙学亮、王熙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5110.html -
了解详情
的,可以适用取保候审,但是可能是一个内涵与外延极为模糊的概念,留下巨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另一方面法律又规定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 、证明程度等。相当性原则亦即比例原则,指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涉嫌犯罪的严重程度作为法院司法审查的重要基础。必要性原则,指基于人身危险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025.html -
了解详情
法国著名启蒙学家孟德斯鸠曾经对政体的性质与刑罚的轻重之间的关系作了研究,指出:严峻的刑罚比较适宜于恐怖为原则的专制政体,而不适宜于以荣誉和品德为 处遇手段,诸如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等相互配合。参见储槐植:刑事政策的概念、结构和功能,载《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5412.html -
了解详情
,不应包括不可抗力。至少不可抗力不能全部免除承运人的赔偿责任: 一、不可抗力适用的归责原则 (一)不可抗力的概念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不可抗力称为免责条件 理由要求一个既没有过错且又受伤害的不幸旅客来独自承担不可抗力的风险后果,而应从公平原则的角度出发,让承运人承担一定比例的责任,不能免除承运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2985.html -
了解详情
事由,不应包括不可抗力。至少不可抗力不能全部免除承运人的赔偿责任:一、不可抗力适用的归责原则(一)不可抗力的概念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不可抗力称为免责条件 没有理由要求一个既没有过错且又受伤害的不幸旅客来独自承担不可抗力的风险后果,而应从公平原则的角度出发,让承运人承担一定比例的责任,不能免除承运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51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