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物质损失,则可以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身份,提起民事诉讼来解决。三、关于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与实现刑事审判经济和效率原则如何统一的问题实施96刑事诉讼法之 ,不等于在法院审理阶段仍然打算参与诉讼。出于对被害人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处分诉讼权利的尊重,并方便被害人对诉讼权利的处分,法院只要根据检察机关所开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49.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再审中各种权利义务的处分又都是从当事人意志出发,造成这样尴尬的局面都反映出国家职权对民事诉讼的不当干预,直接影响了司法公正。 2、 公正裁判的角色形成冲突,完全不符合不告不理、诉审分离的民事诉讼原则,实际上形成了审判权对诉权的监督与制约。法院如果以职权主动启动再审程序,势必将自己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274.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程序总是包含着利益相反的两方当事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的意味,在民事诉讼程序中采取的都是对抗性辩论原则。但是,随着纠纷的多极化,利益主体出现多元化。 有诉讼欺诈可能时,也不能适用诉讼通知制度,因为这种通知相关人到庭的作法不符合民事诉讼的性格,违背处分主义的基本精神。采用诉讼通报制度,可以防止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608.html -
了解详情
确保程序的重要地位和明确。它还体现了节省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原则。 本文主要刍议民事诉讼中的禁止反言规则,因此,以下禁止反言规则称谓均仅指在民事诉讼 包括特定物)不值那么多款项。认可方当事人的反悔是否有效?笔者认为,自认效力的根据在于事实推定和当事人的处分权利。此种情况下,虽然未委托作价部门进行作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361.html -
了解详情
管辖的处理方案,实质上剥夺了原告是否继续运用民事诉讼解决纠纷的选择权,以及是否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的选择权,构成了对处分原则的明显背离。 其二,根据民事诉讼法 上诉的权利,救济通道保持畅通;可原告呢,如果对被告所提的管辖权异议成立时、法院作出的移送管辖之裁定不服,则无权提出上诉或提出复议,救济通道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703.html -
了解详情
现实损害,但存在损害发生的可能。 (5)在具体的原则和制度方面,公益诉讼也有其特殊性,如对处分原则有过多的限制。当事人能否处分程序,抑或究竟能够处分 国家与接近正义》,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597页。 [19]王福华:《民事诉讼基本结构》,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16页。 [20]王源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552.html -
了解详情
标的往往可以由当事人按照自己意思进行处分,故而,民事诉讼法对于变更诉讼请求、撤诉等的规定都较为灵活。随着争议标的的改变,民事诉讼的证据和争点也随之发生 证据规则只是原则地规定了证据交换制度,并没有具体地规定证据交换的程序和效力,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行政诉讼中开展证据交换的活动尚不充分,根据民事诉讼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97.html -
了解详情
主动收集证据〔66〕。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由于强调法院的中立地位和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等,使当事人具有了真正主体性的地位,这种主体性一方面意味着纠纷 ,决不是说证明责任问题仅应当由实体法学者研究。事实上,证明责任属于程序法的传统领域,从而使程序法学者在证明责任问题上具有先行优势,同时证明责任主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363.html -
了解详情
的合并问题探讨》,载《现代法学》2005 年第2 期。 [14]杨建华:《民事诉讼法问题研析(三)》,三民书局有限公司1998 年版,第482 页、第 ,财产关系纠纷纯属私权利纠纷,原则上当事人可自由处分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民事诉讼法的立法原则多着眼于财产关系纠纷而规定的,如处分原则和辩论主义。而身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531.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指导思想与最高理念。司法为民在民事审判领域的体现与具体化就是对两便原则的遵循和运用。 而诉讼调解制度则是便于群众进行诉讼,便于人民法院办案这两便原则 裁判提供了可乘之机。 调解协议应是当事人妥协让步的结果,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愿,是当事人处分民事权利的行为,但调解的无序性和随意性使之不合理、也有损效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3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