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否真诚悔罪方面,可以从加害人是否自动认罪、立功及主动向受害人道歉、提出赔偿请求、表达充分的和解诚意等情节来做出判定。 2.被害人的谅解 刑事和解是双方 可以预见的收益水平。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裁判中,受害人关于精神损害和间接损失的赔偿请求是明确不被支持的。在刑事和解中,受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676.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没有使用举证责任这一提法,但在法学理论界和刑事诉讼立法中都能体现出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精神。所谓举证责任,是一种法律推定的后果,即对特定 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依据。附带民事诉讼在程序上虽然是属刑事诉讼,受刑事诉讼制约,但实质上这种诉讼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民事损害的赔偿。在实体上应当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07.html -
了解详情
涉讼言论之虚伪性的难度要大于证明其真实性的难度。实际上这并不是诽谤诉讼证明过程的一般规律。有的案件控诉人具有举证便利,有的案件被告人有举证的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法释(2000)47号}、《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56.html -
了解详情
言论之可信并不是当然的事情,其可信度有高有低,而这个高低又直接关系到损害后果,所以证明言论的可信度也是控诉人的责任。考虑到诽谤言论的可信度 ⑾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法释(2000)47号]、《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110.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被民诉法学界阐释出来并内化为立法的内在逻辑,特别是由于程序保障精神没有体现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中止制度中,导致这一制度出现相应的功能缺陷。[1]本文拟从 的行政争议,又有农药厂与受害农户之间就损害赔偿而形成的民事争议,两者相互关联。参见严本道:《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有关问题探讨》,《法商研究》1999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13.html -
了解详情
自然人和商法人所拥有的商号、商誉、商业秘密、商业信用等人格利益和作为一般民事主体自然人的姓名、肖像乃至声音等人格标识用于商业目的时产生的人格利益等,它们 专业和经营方面的诋毁,构成的是商誉侵权,不构成一般的名誉侵权,不存在精神损害赔偿。自然人的名誉和商誉也应分开,对一个个体经营者的诋毁,有时会同时损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94.html -
了解详情
是重叠的。团体享有的诉权属性,并不排斥其成员的享有。尤其是,在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中,其诉权的获得尚需通过成员的特别授权。 (2)团体诉讼的 提起集体诉讼。此前,台湾地区证券市场多年来一直存在执法不足的问题,为克服民事诉讼机制中可能存在的集体行动困境,台湾于1984年1月发起成立了财团法人证券市场发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46.html -
了解详情
,而其受到程度更甚的侮辱、诽谤的犯罪行为侵害的时候,其精神损害的存在却被否定,其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诉求却得不到支持;妇女遭受他人一般程度的诽谤、 被害人补偿体系的缺失。在现有刑事政策框架下,被害人遭受的损害是通过追赃、退赔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途径由犯罪人进行赔偿的。而在实践中,由于财物被挥霍、毁损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05.html -
了解详情
的赔偿,还规定一方可就对方的退婚行为给自己造成的精神痛苦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此举为解除婚约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提供了立法先例。 第四,婚约解除后的赠与物返还被 无需返还赠与物之观点。[8] 第五,婚约解除后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及赠与物返还请求权期限不同。因各法域之民事立法所采请求权时效期间长短不同,且各有利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624.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列举(第823条第1款)来实现侵权行为的类型化,其描述的侵权人损害赔偿的范围,并不包括纯粹经济损失。《法国民法典》第1382-1384条首创了侵权 的民事责任。 2007年7月27日,原告依法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诉讼请求为:(1)确认众环会计师事务所为精伦电子2006年年报出具的众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3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