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发纠正违法通知书或报请上一级检察机关。 三、刑事审判监督 刑事审判监督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法庭审判活动是否符合法律程序,所作的刑事判决,裁定是否 建议休庭权,并提出纠正意见,人民法院对检察院的纠正违法意见应认真答复,以便审判权威和有效监督得以兼顾。 3.对抗诉权作更为具体的规定。《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04.html -
了解详情
,切实保障辩护一方对证人的质证权。(5 )为避免法官产生预断和偏见及法庭审判流于形式,增加庭审的抗辩性,便庭审成为真正检验侦查、起诉活动的程序, 的规定。 〔1〕BGHST 19.325 〔2〕(德) 赫尔曼:《中国刑事审判改革的模式从德国角度进行的比较观察》,1994北京刑事诉讼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94.html -
了解详情
为定案的根据。也就是说,无论这些非法证据本身是否具有客观性、关联性,也无论它们是否有助于法庭认定案件事实,法院都要否定其可采性。换言之,这些证据之所以被排除于法庭之外 刑讯逼供的问题展开过调查,甚至为受过拷打的杜某拍过照片。在法庭审判中,杜某向法庭提出自己受到了刑讯逼供,原来所作的有罪供述是在受刑不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81.html -
了解详情
文书、技术鉴定材料。证据开示的范围仅限于诉讼文书和技术鉴定材料。 3、在审判阶段,《刑事诉讼法》第36条第2款规定:辩护律师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 上无需经过检察长批准,在内容上只要不同起诉书相抵触便可自由决定。因此,为准备法庭审判而进行的证据开示,也应当由公诉人进行,而不宜将检察机关作为证据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76.html -
了解详情
对抗式庭审方式的逐步展开,检察官举证责任和庭审抗辩性不断增强,使得在法庭审判中检察官的当事人主义色彩日趋浓重,一些公诉检察官也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 要注意保护当事人、特别是被告人的合法权利,防止庭审走过场,要最低限度地保证法庭能够通过庭审查明案件事实,明确定罪量刑情节。对大案要案、疑难复杂案件以及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69.html -
了解详情
与途径找到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上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或通过人民检察院请求抗诉,这种现象在审判实践中是屡见不鲜,这既浪费了各级人民法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有损于 应是当事人一项重要的诉讼职责,即当事人有义务、有责任在法定期限内向法庭举出证据。假如没有约束当事人举证期限的规定,听从当事人在二审程序或申请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12.html -
了解详情
同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 符合抗诉条的,可以建议同级人民法院再审或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是检察机关实现其监督职能的上下结合。 与当事人的再审 调查;(3)说明抗诉的根据和理由;(4)对法庭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五、抗诉监督的范围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最高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11.html -
了解详情
观为动态的、多层次的合意证明的界定奠定了基础。如果仅将证明限定为法庭审判阶段的证明,那么侦查、起诉程序中的证据合意形式难以纳入刑事合意证明的范围 由当事人提供,但是激烈的竞赛表象之下暗藏着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刑事审判中大量提交给陪审团或法官的信息实际上已经预先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认可,而且基于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90.html -
了解详情
了相应修改:在审查起诉阶段律师可以查阅与案件有关的诉讼文书及案卷材料;在审判阶段可以查阅与案件有关的所有材料。但是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可以查阅或知悉 不能取代或者排斥控方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告知指控事实、证据的责任。相反,法庭审判活动是以控方首先向被告人告知指控事实、证据并做好相应辩护准备为前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61.html -
了解详情
的话语权,因而对其信任并无实质意义。陪审员由于知识上的缺陷,在法庭审判这一特殊场域中的权力结构分配上是天然的弱势地位,其对案件 月1日,A29版。 [27]典型例证为美国联邦宪法第七修正案明确规定公民由陪审团审判的权利应受到保护。 [28]程序价值中对参与(participation)的强调,可参见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3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