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正在服刑的罪犯。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五种。目前通说认为正在服刑的罪犯 在《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一条中规定: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90.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已经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此外,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 在立法上做一些制度性的调整和改革外,可以在法律范围内扩大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范围,并通过批捕检察官必须面见犯罪嫌疑人而不是书面审批等措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03.html -
了解详情
机制或改革都应当以维护司法公正为前提,即必须依法进行,必须具有合法性,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才予以从快处理,不宜过分注重追求司法效率而有损司法公正。 2. 应该慎用逮捕措施。对无逮捕必要的轻微刑事犯罪嫌疑人,依法积极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等相对轻缓的强制措施,这样既有利于轻微犯罪嫌疑人免受羁押之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55.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为保证专门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侦查机关所采取的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等强制性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此外,在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 系统内部的监督 (一)公安刑事侦查机关系统内部的监督 立法对公安刑事侦查行为规定的内部监督机制,就是侦查人员在实施强制措施之前,必须取得侦查机构负责人的授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511.html -
了解详情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强制措施和其它有关的强制性措施上行使决定权。比如.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尽管相关的规定具体列举了拘传、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条件.但在采取这些措施时,各机关都不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546.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刑事讼诉法》第60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 相似之处,但在本质上则存在根本区别。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立法虽然规定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但是,一旦申请遭到拒绝后,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440.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主要特点 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与拘传、拘留、逮捕、监视居住同属我国刑诉法规定的强制措施的一种,与其它几种强制措施相比较,有其 根据司法实践的需要,应明确确定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含义。1.量刑条件。取保候审规定应与刑罚相适应,这样有利教育,改造挽救犯罪分子。因此建议对可能判处有期徒刑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953.html -
了解详情
羁押的申告权,对超期羁押行为进行治罪,扩大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范围,设立取保候审脱逃罪、监视居住脱逃罪,放宽逮捕条件,缩短刑事拘 留期限等方法,完善 至于公安、检察机关在适用强制措施过程中执法违法的现象,那就更为突出了;立法规定的 强制措施与实际适用的强制措施相脱节,存在一些法外的强制措施。在法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667.html -
了解详情
羁押的申告权,对超期羁押行为进行治罪,扩大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范围,设立取保候审脱逃罪、监视居住脱逃罪,放宽逮捕条件,缩短刑事拘 留期限等方法,完善 至于公安、检察机关在适用强制措施过程中执法违法的现象,那就更为突出了;立法规定的 强制措施与实际适用的强制措施相脱节,存在一些法外的强制措施。在法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489.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刑事讼诉法》第60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 相似之处,但在本质上则存在根本区别。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立法虽然规定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但是,一旦申请遭到拒绝后,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1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