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犯罪情节不是特别恶劣的罪犯,这是适用死缓的基本前提。 实践中决定是否适用死缓的过程,其实是对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作出客观评价的过程 。如果相信被告人辩解,被告人就可免于一死;如果不相信被告人辩解,被告人则应当被适用死刑立即执行。对于被告人提出的具有从宽因 素的辩解,在证据尚不充分的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50.html -
了解详情
严重,犯罪情节不是特别恶劣的罪犯,这是适用死缓的基本前提。 实践中决定是否适用死缓的过程,其实是对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作出客观评价的过程 。如果相信被告人辩解,被告人就可免于一死;如果不相信被告人辩解,被告人则应当被适用死刑立即执行。对于被告人提出的具有从宽因素的辩解,在证据尚不充分的情况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621.html -
了解详情
工农阶级为目的,对于地主资产阶级的犯罪则一般从轻,法庭的作用完全给政府的阶级性决定了。苏维埃法庭,是工农民主专政的重要武器,在镇压地主资产阶级和一切反革命活动及 在前述审判权与审级中已叙及。逮捕与审判权扩大化,乃至只须一级审判,直接执行死刑等。这在客观上固然由于当时战争形势的发展,但更主要的是表现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238.html -
了解详情
歌颂的。让我们考虑一下这种情况:儿子是乡里的恶霸,到处为非作歹,有一天父亲决定大义灭亲,于是乘着儿子不注意在儿子脑袋上猛击一锤,儿子当场死亡。在这里存在民愤 个人的道德情感就证明该主张的正确性,更不能证成在法律上强制执行的正当性。因而在死刑的问题上,道德情感当然可以表达自我的情感,但是如果法律根据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162.html -
了解详情
阶段划分刑罚进化的阶段存在着以社会发展形态划分刑罚进化阶段类似的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经济基础不会直接对刑罚制度的建立或者变革产生作用。上层建筑具有相对 、元、明时代时有反复,但自清末《大清新刑律》后,死刑就变为枪决一种,且均规定执行死刑必须秘密进行而不能示众。[68] 在威吓时代,贝卡利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59.html -
了解详情
上对当事人而言是极不公正的。(3)死刑复核程序是否应当公开没有明文规定。大多数死刑案件的判决(裁定),都在执行死刑前向被告人宣告,用布告向社会公开。对于 的法律依据,但从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的规定来看,审判委员会与独任庭、合议庭之间也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内部行政关系,其作为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155.html -
了解详情
对最严重的罪行,法律有明文规定的,年龄满18岁以上的人,才能判处死刑。执行死刑应尽量以引起最少痛苦的方式实施,应以法律禁止一切法外、任意和 :第一,程序正义有利于防止国家权力异化,避免人治在诉讼中膨胀。程序正义的独立性决定了国家专门机关绝不能为了追求惩罚犯罪而不择手段,违反诉讼程序的公正标准和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59.html -
了解详情
法人活动的神经中枢。法人决策机关的命令和要求,是法人活动的方向和形式,也决定了这种活动的合理性或违法性。因此,法人具备犯罪的主观要件。而判断法人是否具有 的执行,都是十分慎重的;但是我们,对于执行死刑恐怕是已经习以为常了。考察我国现行刑事政策(这个问题应该说与犯罪化根据有关),可以发现我国的法律实践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69.html -
了解详情
罪行,根据请求国的法律可处死刑,而被请求国的法律对这种罪行则没有处死刑的规定,或者通常不执行死刑者,引渡可以被拒绝,除非请求国作出能为 发展的国家间相互协作的重要地区组织。2000年7月,“上海五国”发表声明,决定联合打击对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构成威胁的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 双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00.html -
了解详情
绝对相加的方法决定执行的刑罚期限,往往超过犯罪人的生命极限,与无期徒刑的效果并无二致,已丧失有期徒刑的意义,再如,数罪中若有被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着, 都理解为包括同种漏罪,在最高人民法院1993 年4月16日《关于判决宣告后又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的同种漏罪是否实行数罪并罚问题的批复》中指出,人民法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3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