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无因性,只依靠公示公信力也足以胜任对交易安全的保护,并且还能使该制度设计做到简洁、实效与内在和谐。我们认为,还是不承认物权行为无因性为好(注:关于公示公信力与物权 . 〔12〕〔德〕科茨等。德国私法与商法,转引自齐毅保。论物权公示的性质与制度价值〔j〕。中外法学,1997(3)。 〔13〕〔日〕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53.html -
了解详情
占有的事实状态被“推定”为正确的权利占有并获得法律的保护;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之二就是交付,即动产占有的交付、动产实际控制的交付,比如在设定物权、 现代物权法专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 [2] 张义华:《物权法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3]孙宪忠:《中国物权法原理》,法律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93.html -
了解详情
为不动产时,则依前所述。给付物为物之外的权利时,一般认为应依强制执行方法实现。(注:参见前揭《民法物权论》(下),第349页。) 质权人的直接 地位与丁尚有不同,二者处于不同层次。综上所述,质权人的收取权虽为债权,但乃基于担保物权的债权,故应有特殊保护的必要。 此处还有一问题有待研究,即假如质权人于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67.html -
了解详情
,也不能主张标的物所有权尚未发生移转——实际上他仅受具有对人诉讼性质的返还之诉condictio的保护。例如:(1)在婚姻缔结之前设立嫁资,尽管嫁资的设立是 还是“交付”的译法更为贴切。 [3]例如,在萨维尼的“物权契约”论中,交付当然地具有移转标的物所有权这一要素。有些学者,如彭梵得,虽未直接将罗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986.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物权法也以确认物权以及物权的特有保护方法来保护物权,而添附制度作为确认权利的重要规则,是保护财产权的前提。侵权行为法是制裁侵权行为并对 所有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11页。 [3]姚瑞光:《民法物权论》,台湾1988年版,第114页。台湾学者苏永钦则认为,此种规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75.html -
了解详情
产权的保护效力不能超越国家的领土范围,而物权受国际私法物之所在地法的保护,无论该物辗转何处,权利人均可就物的所有权提出主张。 三、知识产权作为私权保护 苏)康·格·费多罗夫著,1985年4月出版。 [10]《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美) 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67.html -
了解详情
并且能够使该项权利进入交易过程,形成交换价值。”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能够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物权效力,承包人可以获得物权法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物权 种,其设立、变更、消灭必须符合物权的公示性原则。而根据各国物权法的规定,物权公示的方法因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动产物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51.html -
了解详情
与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4页;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5~57页。)而如果不承认物权 债的责任,也有点不伦不类。 由此观之,立法中确立物权行为并且坚持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并不会导致交易双方利益保护方法的失衡。相反,不确立这一制度,而采纳所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540.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请求损害赔偿。 修改意见:删去本条。 理由:“物权请求权”是专门针对“物权”的法律救济措施,是“物权”的特殊保护方法。为什么在侵权责任制度之外,还要有一个“ 又不愿出卖者,设定典权可以避免出租或委托他人代管的麻烦,因此应保留典权。 典权废止论的主要理由:其一,典权之所以产生,在于我国传统观念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519.html -
了解详情
的本来面貌。在罗马法中,作为取得万民法上所有权重要方法的交付(traditio),[9]是以放弃对物的所有权并使他人接受这一所有权为目的,根据法律认为足以 公示公信力制度要优越。 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在对第三人的保护方面,公示公信力不仅可以取代物权行为无因性制度(上图第4种情形),甚至还可以在物权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