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司法独立尚未确立等因素,目前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实行大改的条件尚不具备,但小改又不能解决存在的许多问题,因而,实行中改较为适宜。关于修改的路径, 证人出庭率偏低问题,学者们提出,应明确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定义务,对无故拒绝作证的证人应追究相应责任;应完善证人保护和证人保障制度,将保护范围扩大到证人的亲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29.html -
了解详情
的位置,并依此作出裁判。申言之,在程序不公正的条件下发现客观正义并据此作出的实体裁判没有正常的法律效力;同时程序公正优先必须容忍在一定情形下对个别真实 从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警察出庭作证的情况非常罕见,对于确需侦查机关作证的,一般也是以盖有单位(或部门)公章而无证人落款的某某刑警队、某某派出所出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4.html -
了解详情
群众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原告可能自己不会书写起诉状,有的孤寡老人以及残疾人受自身条件限制,也不能书写起诉状,他们一般也没有经济能力委托他人代写诉状或代理 的举证期限届满之日就是开庭审理之日,若当事人在举证期届满的最后一天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和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就会造成人民法院来不及进行调查取证和通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31.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规则补强证据规则,是指只在有其他证据佐证的情况下,特定证据资料才能作为定案根据。适用补强证据规则的条件是:(1)被补强证据材料的真实性难以 证言豁免规则,又称特权规则。证言豁免规则是指法律规定具有特定身份地位的人,在诉讼中享有不提供证据及出庭作证的权利。任何人包括法院不得强制享有证言豁免权的人提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92.html -
了解详情
熟人社会以及熟人社会中证人出庭作证对于证人的风险和成本,许多法律改革者还是一味强调证人出庭作证;即使实践已经证明这一改革在目前经济社会条件下很难全面 的论点。但我们也不应当预先假定,这些规定就是“良性违宪”。因为我们面前看到的只是“违宪”。它们究竟是否“良性”则需要证明,最高法院作为制定和提出这一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36.html -
了解详情
虽然立法也规定证据应当当庭质证,证人一般应当出庭,但是,对书面供述、证言的使用几乎未做任何限制,法庭中充斥着书面证据,证人出庭作证率极低。而且,审前供 从以前的审判阶段延伸至侦查、起诉阶段,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被追诉人都有义务通知法律援助机构为其指定辩护。其三,侦查机关在第一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877.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应在二日内决定立案,当即移送有关业务庭,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二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并通知当事人。7、原、被告双方同时到庭请求 的事实,应当予以确认。各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应经对方辨认、质证。16、证人出庭作证的,应查明证人身份,告知证人出庭作证的权利义务以及作伪证应负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258.html -
了解详情
双方质证和法庭处理;此外,还规定了讯问人员必要时出庭作证的义务。该规定的出台,大大加强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可操作性。 2.证据补强规则。是指为了防止造成 中强调着重审查物证、书证与案件事实有无关联。对现场遗留与犯罪有关的具备检验鉴定条件的血迹、指纹、毛发、体液等生物物证、痕迹、物品,是否通过DNA鉴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415.html -
了解详情
证言笔录直接提交给刑事法院。那种认为在英国法院进行的审判中一切证人都必须出庭作证的看法显然就是一种深深的误解。事实上,正如控辩双方可以通过协商鼓励被告人 配置上看,分权与制衡物化了控辩平等,从而为刑事诉讼中合意的产生与制度化创造了条件。 (三)程序主体性原则。 程序主体性原则主要指当事人及其他有利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495.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调查员,自2005年6月以来共选聘两批82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员,选任条件为年满二十三周岁以上,具备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工作作风严谨、认真,具有一定 ,属于法律事实,它和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有本质的不同。有人认为社会调查员属于品格证人,是就被告人的人品、品格出庭作证的证人,但笔者认为,由于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1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