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秩序等等;利用计算机实施侵害他人人身权利或财产权利的行为,例如网上盗窃、诈骗、敲诈勒索、侮辱诽谤他人等等。(2)针对计算机实施的犯罪,例如非法侵入他人的 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合同的形式问题 电子合同到底是不是书面形式的合同?由于EDI和e-mail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电子数据的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30.html -
了解详情
为法院通过罪名实现刑事制裁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与西方变更罪名制度不同的是,我国的法院既可以选择从重变更,也可以 出多种可能的变化方向,在法院的判决书中竟先后出现了“票据诈骗”、“贷款诈骗”、“合同诈骗”、“抢劫”、“挪用公款”、“擅自设立金融机构”、“职务侵占”、“行贿”等多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23.html -
了解详情
将其解释为对整个社会的挑战是否可行,是不是还有另外的解释?还有一些犯罪,比如说一些经济犯罪,像金融诈骗、合同诈骗等诈骗类的犯罪,很难说有多大的挑战整个 或者以阴森森的面目出现,通过限制自由这样的手段最后保护规范关系,保护底线的秩序,这是为了让所有人生活的更安心、更有自由。 要实现刑法维护底线秩序的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86.html -
了解详情
这一条规定,利用计算机实施这些具体犯罪,也应以具体犯罪论处。(36)但是,这是就利用计算机时没有触犯计算机犯罪而言的,如果行为触犯了第285条的非法侵入 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其中的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不是犯罪目的,而是犯罪行为。 (52)参见周光权著:《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87.html -
了解详情
的是,犯罪行为还可能引起多方面的结果(或后果),不一定都是犯罪结果。如诈骗他人财物引起被害人自杀身亡,其诈骗行为与被害人死亡也有因果联系,但这不是决定成立 在公路上行驶,该车撞入路边商店的可能性,则属于非实际可能性。是不是这两种可能性都是犯罪结果的可能性应包括的内容呢?笔者认为,损害客体的可能性是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442.html -
了解详情
为广义的危害结果,那么根据本条规定,许多公认的故意犯罪,如导致被害人自杀的诈骗犯罪和强奸犯罪等,都将由于行为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犯罪行为人必须认识到的内容。 那么,危害结果究竟是不是一切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呢?如果是,究竟什么危害结果是一切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呢?我们认为,如果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86.html -
了解详情
又不象动产一样可以移动,大家反而就将这种不转移财产地点的诈骗不认为是诈骗了,这实在是一种对犯罪的纵容,此条不好,大大的不好。 条文:第 案件,在本解释公布施行前已经终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不适用本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发生的商品房买卖行为,适用当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947.html -
了解详情
资信证明和虚假的担保证明。 【关键词】虚假的身份证明;妨害信用卡管理;信用卡诈骗;刑法解释原理 【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 诈骗罪的基本构造的同时是不是还具有手段、对象等方面的特殊性,是否破坏了金融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笔者认为,上述行为完全符合这一诈骗罪的基本构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745.html -
了解详情
四项情形外,法律、行政法规也可以规定需要公民使用身份证的其他情形。那么,是不是如工信部表态,早日出台《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就能解决上述法律 政府不仅需要监管公民还需要监管电信运营商,监管成本翻倍。实际上,当前我国垃圾、诈骗短信横行无忌的重要原因并非在于发送这些短信的手机没有实名,而是在于信息服务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816.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损害了公共利益,就必定导致合同绝对无效。 二、相对特定第三人无效的合同。 这是一个在实践中时常存在,但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经常会与绝对无效合同混同的合同效力 不准确,但也不无道理。以上述两案为例,案中的李某、罗某实际上是在实施诈骗,根本不是受建安公司和家具厂的委托购货,但因李某持有加盖了建安公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8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