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有进行防御的权利。例如,一方当事人提出主张时,另一方有反驳对方提出的主张的权利。一方提出证据证明时,另一方有提出反证的权利。不 民事诉讼法教程》.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 张卫平.《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法学研究,1999 [3] 田平安.《民事诉讼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26.html -
了解详情
活动就变得杂乱无章;而且庭审前,双方当事人互不了解对方证据,庭审中当一方当事人突然提出的大量证据,另一方无法进行有效的质证,法官也无法有针对性地组织、 ,构建我国审前准备程序已是势在必行。我们应当针对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大量吸收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司法实际,积极探索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32.html -
了解详情
基于对受害人的保护和公平原则,将一部分本应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承担的案件事实的存在与否的举证责任转由反对一方当事人承担的原则。但是原告仍须就损害事实等请求权存在 的法律规定。退一步说,即使对此持反对意见的法官,也不可能把已能证明的通过前述手段获得的证据作为裁决的事实依据。相比而言,英美法关于证据的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01.html -
了解详情
技巧降低可信性,不能充分发挥在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方面的应有作用。同时,开庭审理程序过于依赖双方当事人自由提出的证据,尤其是直接言词原则和传闻法则对证人出庭的 的同意,如日本的证据能力认同制度。[18]在这些情况下,案件事实同样是通过证据加以证明的,而不是某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主观意志决定的结果,只不过这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90.html -
了解详情
但证明责任要由举证方也就是向法庭提出采纳该项证据的一方承担。比如说,某一书面证言是由公诉方获取并向法庭作为控诉证据提出的,被告方一旦对其取证的合法性提出 供述取得的合法性,公诉方对假如不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或者所提出的证据不够确实、充分的,法庭都要做出排除该项供述的决定。这显然说明,在被告人供述合法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90.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12] 是指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提出证据,说服法官将案件递交陪审团的责任,或者提出某项证据使自己的主张成为争议点的责任。提出证据责任是控辩双方都应当 可以裁定驳回起诉。如果控方提出了表面成立的证据,提出证据责任就转移到辩护一方。如果辩护一方的证据使陪审团产生合理怀疑,提出证据责任就再次转移。总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65.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的攻防就失去了平衡。特别是在一审中双方各有胜负的时候,若一方当事人基于息事宁人或者诉讼成本的考虑,而舍弃上诉或者没有在上诉期间及时上诉,而对方当事人 中,何谓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存在认定的困难,因为当事人通常都坚持主张提出的证据是庭审后发现的,由于这个证据在当事人的完全控制之下,法官判断起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95.html -
了解详情
政法大学。 【注释】 [1]所谓证据共通原则,是指一方当事人或共同诉讼人中一人所提出的证据,法院可以用于对对方当事人有利或者对共同诉讼人有利 纷争处理[M].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6. {22}刘荣军.自由心证主义的现代意义[M] //陈光中.诉讼法理论与实践民事行政诉讼卷.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85.html -
了解详情
得到的结果。 站在普法的立场,法官思维下的法律诠释,不仅仅告诉当事人法律是如何规定的,而且对于当事人提出的法律问题,有潜在的事实认定,然后依据法律作出 权提起反诉、提起上诉及申请再审,有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法官还会向当事人说:如果一方当事人对于审判台上的法官和书记员有意见,不愿意这些人员开庭审理该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30.html -
了解详情
认真听取,法官在作出裁判时是否考虑了当事人及其律师提出的证据,均不可预测。这一点在当今中国尤其明显。同一项证据在不同法院提出,其效果很可能大不一样; 均选择予以回避,不从正面加以规定,而只是从司法认知和推定的角度在特定情况下免除一方当事人的证明责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证明对象本质上属于实体法决定的范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