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晚乙没有按约前往丙家,结果甲一人单独将丙杀死。甲乙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乙应承担什么责任? 对于共谋而未实行者如何认定和处理,刑法学界存在意见分歧 或者在犯罪行为发生后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则其行为构成犯罪中止。如果共谋而未实行者只是单纯不参与实行行为,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其共谋行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582.html -
了解详情
侵害是由侵害人本人造成的,因此只有针对其本身进行防卫,才能保护合法权益。即使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也只能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而不能对其没有 所必要的程度、范围,对不法侵害造成的损害远远超过了仅仅使其丧失 侵害能力或者中止其侵害行为的程度,从而造成重大危害。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052.html -
了解详情
而规定的。例如,行为人的个人情况,社会特殊身份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犯罪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犯罪对象,犯罪后的态度等等。 从不同角度,可以对法定情节 刑法第234条规定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刑罚,但其系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减轻处罚。可仔细思考本案,却发现犯罪分子应适用的法定最低刑为管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60.html -
了解详情
紧急避险、未遂和中止等总则条文;日本刑法典的修改涉及到刑法的适用范围、刑事责任能力、刑罚期限等总则问题;台湾刑法典的修改涉及到共同犯罪、不能犯 犯罪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56页。 [15] 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83页。 [16] 刘宪权:《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904.html -
了解详情
的事实是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但是,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规定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也要承担刑事责任。对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在定罪的根据上 标准掌握量刑情节的原则 量刑标准,要求量刑时要考虑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和斟酌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程度,二者共同决定对犯罪人的处罚轻重。所有量刑情节一律纳入量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80.html -
了解详情
分析其理论根源及文化背景。关键字:教唆犯,共同犯罪,从犯,正犯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人。现代刑法理论对犯罪中止问题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透彻,但是由于近 二)成立条件大陆刑法理论根据刑法的规定,一般都认为教唆犯是故意地唆使他人实施犯罪的人。因此构成教唆犯需要具备如下要件:首先,从客观方面说必须由教唆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03.html -
了解详情
个,涉案金额近百万元,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认定各位被告人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系共同犯罪,其中判处的最长刑期为1年零6个月{16}。又如,2006年张 重视对犯罪主观方面和行为危险的评价,譬如,现行《刑法》总则中规定了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制度,另外,《刑法》分则中规定了大量的行为犯、情节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95.html -
了解详情
”)的全部内容。第二章的其他内容为:第二节“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第三节“共同犯罪”、第四节“单位犯罪”。犯罪构成的其他两个要件( ,立法错误无法得到纠正。 (shlawyer_yang 2014-11-27)总体而言,这十个单位犯罪的理论都表现出明显的空谈、扯谈特征。 无论按照我国主流的“四要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8616.html -
了解详情
,3)上诉人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4)上诉人具有立功表现,5)上诉人系犯罪中止,6)上诉人去GJ公司工作系生计所迫,7)上诉人系偶犯、初犯, 并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对研发工作进行指导,上诉人王某负责运营及行政管理,该二人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对该二人应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7942.html -
了解详情
授意的具体内容,被指使者是否实行过限; (4)是否存在犯罪预备、未遂、中止等情形;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有坦白、自首、立功、累犯、再犯等法定 述之间有无矛盾,如有矛盾,审查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 (4)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在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辩解逐个进行审查的基础上,还应当综合审查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87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