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作为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毒罪(2001年扩大为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尾巴而存在的,从明确性的要求看,这样的尾巴应当从立法上予以取消,因为如果立法者自己都无法明确说出是哪些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方法,又怎能去要求公众遵守这样的法呢?公众无法据此来判断究竟何种行为构成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776.html -
了解详情
重大伤亡的情形,行为人主观上的间接故意、客观上对公共安全造成重大损害完全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第三、最高人民法院对裁判标准的统一,也 酒驾车刑事立法,并且该罪名强调对醉酒驾车行为本身的刑事处罚,该罪是典型的危险犯,不要求危害结果发生就可以对醉酒驾车的行为进行刑事处罚。笔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929.html -
了解详情
压力,犯罪相对较多,美国在寻找死刑替代措施之初曾探讨过能否用驱逐出境的方法作为替代措施适用于那些应被判处死刑的移民。{2} (P97) 例如,美国阿拉巴马州前 的14个涉及死刑的罪行看,对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一组的归纳性的条文(刑法第115条)中明确规定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024.html -
了解详情
掉入的伤亡惨剧,所以二人采用盗窃路面市政设施的危险方法,危害了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种观点认为, 下水道井盖不仅仅 后果,这种由于盗窃者的盗窃行为,造成公共交通安全处于一种危险状态的现象,是刑法上所规定的危险犯,应当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应按照刑法第117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97.html -
了解详情
不存在扩张,可直接用演绎推理方式,其余概念、规定都存在着扩张(如凶器,危险方法)。因此,法律适用是法律发现的一种,法律发现与法律适用存在着上下位 大小前提之间的形式推论过程,对内容不闻不问,“解释+演绎”便构成了推论模式回答问题的方法。等置模式则立足于一元法律观及方法论,着眼于建构判断的大小前提,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08.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有关的案件完善性,不是在法律“不能”的条件下,中查清行为构成“归纳”在方法上“相同”中查清真相才涉及反向填补漏洞,如试图伤害身体的“解释”关联“建构”不可罚性是 时”,这样一种基于时代精神的挖苦讽剌,可能应予理解,但是,挖苦讽剌是危险的,我们已体验到,何种反常的法,可能招致对法律的概括性和形式的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47.html -
了解详情
生活提供了统一、深入而又更加现实的解释。利益分析也是各种经济学中普遍使用的方法,但是传统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在这里又殊途同归了,前者违背了马克思经济学的传统, 的声誉。其结果是,经济学难以摆脱作为政治附庸和跟班的角色,甚至有被窒息的危险。近几年来,大家都承认在经济问题的研究中缺乏共同语言,这不仅是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83.html -
了解详情
关键在第二阶段,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发生后,如果明知受害人不及时送医院抢救会有生命危险,而放任受害人死亡的结果发生,畏罪潜逃,致受害人延误抢救时机而死亡。这种基于 驾车逃跑,在逃跑途中连续多次撞死、撞伤多人的,应按刑法第151条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或与交通肇事罪并罚。行为人在逃跑过程中以驾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16.html -
了解详情
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1.已经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病原携带者 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条的规定,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含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有关疫情防控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2691.html -
了解详情
,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1.已经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病原携带者 ,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条的规定,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含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有关疫情防控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36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