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诉问题探析 李浩(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 在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实务中,检察机关常常对案件事实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过程 规定:因证据的证明力无法判断导致争议事实难以认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作出裁判。其次,它明确了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仅指下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699.html -
了解详情
,在口头辩论的期日不出庭的承担拟制自认的后果。《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36条规定,收到自认要求书的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不向要求 ,2003:330. [2]毕玉谦.论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J].中国法学,2000,99(6):111-118. [3]骆永家.民事举证责任论[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57.html -
了解详情
,在口头辩论的期日不出庭的承担拟制自认的后果。《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36条规定,收到自认要求书的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不向要求 ,2003:330. [2]毕玉谦.论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J].中国法学,2000,99(6):111-118. [3]骆永家.民事举证责任论[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55.html -
了解详情
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56]在这里,发挥着类似现代诉讼程序中举证责任制度的功能的,仍是儒家的伦理观念。但这与所谓的举证责任又明显 司法调查经验,却不可能形成一套严谨的证据调查规则。 其次是缺乏对抗式的判决形成方式。强调当事人的对抗,这是西方民事诉讼程序的一个基本的传统;而所谓的诉讼竞技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71.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依据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作出裁判。 最高人民法院的两位副院长分别著书立说详解了该条的立法意图。根据笔者对两书的理解,概括如下:1.民事诉讼高度 素养以及各种制约机制了[14]。 四、结语 本文的写作主要针对的是最高人民法院证据规则第73条的模糊性、抽象性及不可操作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增强第73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22.html -
了解详情
并且仍有学者把这里的规定解释为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2、关于举证责任转移、因果关系推定规则,立法上没有作出规定。关于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 ,一般不宜通过私法途径给予救济。 3、明确举证责任倒置与因果关系推定规则 举证责任分配的正确与否,直接关涉当事人诉讼命运。考虑到环境污染侵权往往是被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326.html -
了解详情
逾期不举证则承担证据失权法律后果的一项民事诉讼期间制度。举证时限是举证责任制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举证责任制度的重要保障之一,是确定当事人是否承担不利 1、举证期限制度的立法例。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16条第3款第15项规定,法院可以在审前会议的事项中确定允许提出证据的合理的时间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78.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程序中,法官不得拒绝裁判,即便是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法官依然得根据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作出实体裁判。因此,审判程序总是可以在终局意义上恢复法律关系,维护法 结论,执行员负有中立义务。但是这样的论述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因为《德国民事诉讼法典》第753条实际上已经将债权人置于程序主导者的地位,是为了债权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295.html -
了解详情
,就没有代表性了。 2.程序意义上的诉权与实体意义上的诉权相分离 在民事诉讼理论中,一般认为诉权具有双重含义,即诉权包括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和实体意义 能够真正地运转起来,就必须强化其内在动因的激励机制的建设 (三)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 在股东派生诉讼查明过程中,需要法院查明的事项应当包括:~是原告股东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905.html -
了解详情
真实与客观真实之间的差异,已逐渐成为共识。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诉讼客体不同,因此在证明标准、举证责任等诉讼规则上也有不同的特点。民诉所要 客观真实而拒绝裁判,而应以现有证据来认定争议事实,不应无限期地调查。法官应当依据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依据《规定》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1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