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职权主义”、“强职权主义”或者“调解型”来概括它,这一审判方式的基本特点无非是以下几点:法官诉讼资料收集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以说服调解为主要特色的审判权 纠纷的主要方法,就是因为这是一种最能强化当事人参与意识和责任感的方式。在民事诉讼中,由于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之争最终要转化为证据之争,因此庭审充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92.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的理论基点》,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第63页。[41]关于这两个特点,下文将具体予以说明。[42]参见陈荣宗、林庆苗:《民事诉讼法》, ”及其宪法保障问题,可参见[意]莫诺?卡佩莱蒂等著:《当事人基本程序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徐昕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刘荣军:《程序保障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86.html -
了解详情
、阐释权,源于德语“Aufklarungsreckt ”。释明权是法官专有的一项职权,是指在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主张或陈述的意见不明确、不充分、不恰当、或提供的 的一定控制权力,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法官释明权制度体现了这种诉讼模式的特点,即法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干预当事人享有的诉讼权利义务。尤其在市场经济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8.html -
了解详情
、阐释权,源于德语“Aufklarungsreckt ”。释明权是法官专有的一项职权,是指在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主张或陈述的意见不明确、不充分、不恰当、或提供的 的一定控制权力,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法官释明权制度体现了这种诉讼模式的特点,即法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干预当事人享有的诉讼权利义务。尤其在市场经济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60.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院的监督机制仍会处于不健全的状态。其次是要适合民事诉讼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民事诉讼因当事人的起诉而引起,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一些危害国家利益的 笔者不再多说。这里主要探讨一下民事判决书的写作模式。 以公正和效率为价值取向的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突出了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主体地位,确立了法官“居中”裁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56.html -
了解详情
的论文,这是大众法官所不及的。而判决令人信服的权威性则是来自判决的说理性,因为当事人之间之所以选择民事诉讼,是寻求一个说理的方式,法院就应该先提供这么 ,1997年6月1版,第31—32页 [16] 所谓身份法官制度,就是现行的法官管理制度。其特点为:按法官的行政级别实行分类管理,不同级别的法官享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02.html -
了解详情
,而私权纷争具有可处分性的特点,当事人对作为私权纷争的客体拥有处置权和自治权,而作为公权力的检察监督权对民事诉讼过程的介入和渗透,会当然地遇到 与改革》,法律出版社2004年底1版,第36页。 [xvi] 江平:《完善市场经济法制的思考》,《中国法学》1993年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汤维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34.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是在学习和引进前苏联民事诉讼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特点就是国家对诉讼进行全面的干预和监督,以追求司法的公正性。这一制度设计与计划经济体制 行使审判权,混淆了审判权和检察权的明确界限。(六)抗诉权的行使方式与条件缺乏相应的规范。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的“私权利”,国家权力理应避免强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20.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是指法院受理案件后至开庭审理前,法院和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所遵循的一系列步骤和规程。它是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法官开庭审理案件和对案件作出 ,试行调解等等审前准备工作。其特点是在法院主持下,各方当事人进行非庭审式的会谈,面对面进行主张、事实,证据及法律适用的交换,以归纳总结有关存在争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88.html -
了解详情
人本身的质询在实践中鲜有采用,这与英美国家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证人、鉴定人和勘验人的直接询问完全不同,比如在英美国家,鉴定人称为专家证人,当事人均可就 了案件事实。证据的关联性是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应与证明的案件事实之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这就要求质证主体在质证过程中紧紧把握住关联性这一特点,排除与案件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2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