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守原则,WTO成员必须在一定的期限内在其境内实施该协议。根据国际条约法理论,国际条约的实施以条约义务为基础,包含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的含义。前者 的物品。该条款还允许各成员自行决定对其他侵犯知识产权的罪行采取刑事措施。必须明确的是,对于何种程度的盗版构成“商业规模”,各成员有权“根据其法律”进行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6466.html -
了解详情
值得商榷。[13]正如张明楷教授本人在论述从属性和独立性时合理地指出过的那样:既然按照传统刑法理论中的从属性与独立性的含义来讨论,就必须在这种特定的含义上 第29条第2款便无需再援引第29条第1款来论证教唆犯的成立,而且,共犯从属性作为原则的立场必须维持,这两点使得独立性例外说不同于两重性说。在解释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2722.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实践与德日共犯论刑法知识(国别渊源意义上的共犯论刑法知识)之间的矛盾呢?是反思刑法理论之不适应刑法实践从而应当反思刑法理论呢,还是反思刑法实践 的概念界定必须坚持依法规范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进行界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刑法规范本身已经成为一种最为经典的汉语刑法知识和我国共同犯罪范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6615.html -
了解详情
或漏洞的问题。(2)不论是形式解释论者还是实质解释论者,都认为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其目的在于限制司法者的刑罚 根本上影响其罪质。对此,论者也主张,刑罚必须与罪行的轻重相适应,以防止为了追求预防目的而出现畸重的刑罚。(27)显然,在这里,只有一种可能性,即比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444.html -
了解详情
或漏洞的问题。(2)不论是形式解释论者还是实质解释论者,都认为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其目的在于限制司法者的刑罚 根本上影响其罪质。对此,论者也主张,刑罚必须与罪行的轻重相适应,以防止为了追求预防目的而出现畸重的刑罚。[28]显然,在这里,只有一种可能性,即比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2553.html -
了解详情
但形式解释论者则认为这种解释显然超越了冒充一词可能具有的最大含义范围,甚至已经完全背离了冒充一词的应有含义,主张只能对军警人员公然抢劫做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 2003年版,第39页。 [65]参见齐文远、周详:《对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反思》,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3期。 [66]陈兴良教授明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826.html -
了解详情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行为人将被利用的人作为犯罪工具,但这里使用的是犯罪工具的借代含义,而不是犯罪工具的本身法律意义。其次,犯罪工具属于证据 动态的均衡和比例。 侦查程序中的比例原则体现在强制措施的适用应当与犯罪的严重性、掌握证据的充分性以及案情的紧急性和必要性相适应。[13]如法国刑事诉讼法在200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110.html -
了解详情
而非两者关系本质的描述,尤其考虑到与刑事侦讯构造相适应的侦讯者与应讯者关系的表述就不很贴切。因为侦讯者与应讯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只是影响的程度不同 ,以及由此决定的两方不均衡关系,不仅在奉行职权主义原则的大陆法国家,而且在以正当程序和保障人权为核心价值的英美法国家都具有普遍意义,并成为两大法系刑事侦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5297.html -
了解详情
有理性的,不应当超越其应有的界限;同时,只有这样才合乎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精神,才和立法原意相一致。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应是借鉴德日等国家或地区 即便不评价为杀人罪,也基本上能做到罪刑相适应。 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6978.html -
了解详情
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这实质上是规定了前科报告制度。 也正因为如此,关于前科的含义见仁见智,而关于前科制度的概念几付阙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主编的《 社会的需要相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儿童最大利益原则,规定: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不论是由公私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或立法机构执行,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5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