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落实23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的指导意见》中规定民事诉讼过程中,调解可以在任何一个阶段进行,法院不得以调审分离拒绝当事人进行 后阶段,法官均不得以职权启动调解程序,是否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进行调解,法官主动组织调解,必须征得当事人同意,而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060.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人员往往缺少专业的行政诉讼业务知识;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无当事人诉讼地位等。 2.避开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依据民事实体法对案件作出裁判 该 处理: 1.对于民事审判庭认为合法、无瑕疵的先决行政行为 若有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提出异议,并就行政先决问题另行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民事审判庭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019.html -
了解详情
的构建问题,然而透过这一表层,该制度实质上是当事人与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的举证责任角色定位问题。我国在举证责任分配与法律规制的不完善 spoliation原则,便是源自此法谚。所谓破坏证据(spoliation),是指在面临诉讼之可能性或现实时销毁、严重改变或疏于保存证据。[10]英国是现代证明妨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964.html -
了解详情
工作,特别是留置送达,虽然有关司法解释对留置送达作了补充规定,但在诉讼过程中留置送达存在的问题依然很突出,有的因送达问题使执行工作被动,有的甚至造成 造成上访缠诉。 留置送达难虽然已经成为困扰司法实践的一个难题,但我们在审判实践中,一定要克服重重困难,规范送达程序,保障司法程序公正之一的送达程序合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689.html -
了解详情
容易查明,而涉及第三人的债权债务则容易虚构,无法真正查明。在诉讼过程中,经常出现一方提出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单方经手的债务,要求确认为夫妻共同债务 。强化对当事人调解方案合法性的审查,特邀基层组织人员参与调解等,竭尽所能识别虚假诉讼。同时对利害相关人可进行适当的通报,避免误判。人民法院应和民政、计生部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322.html -
了解详情
权要求法官向当事人开示法律观点,这种开示,不仅仅体现在裁判书中,更应该体现在诉讼过程中以释明的方式向当事人开示,这正印证了一句话法律的生命力 的判断来依据职权调查证据并以此证据作为认定事实的基础。 [8] 张卫平著:《诉讼架构与程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4页。 [9] [美]博登海默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031.html -
了解详情
结论、行为能力鉴定结论等等。 7.勘验笔录。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诉讼过程中,为了查明一定的事实,对与案件争议有关的现场、物品或物体亲自进行 取得的方式必须合法,包括证据来源及调取证据的手段和方法必须合法,人民法院及诉讼代理人调查取证还应当遵守法定的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708.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利后果。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当事人举证内容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民事诉讼》的立法宗旨以及现代举证责任制度的发展,笔者认为:双重含义说比较符合我国 责任问题的核心内容。所谓举证责任分配,即举证责任的分担,是指在诉讼过程中的主张或事实应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通览世界各国对举证责任分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436.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行政行为一旦被依法撤销,则不可避免地出现相互矛盾的判决。司法实践中,不同法院或同一法院内部不同审判庭之间就同一事实裁判相互矛盾冲突的现象比比皆是 ]构建附带性审查制度不失为理想的解决路径。 所谓附带性审查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对作为解决民事争议先决问题的具体行政行为一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369.html -
了解详情
与单个业主相比,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我们可以借用信托理论,对业主委员会的诉讼资格问题加以明确。信托理论认为,没有财产所有权(或使用权)主体,但因法律规定 参与诉讼,业主委员会以其自有的名义代表全体业主参与诉讼。第二,诉讼代表人在诉讼过程中无需与他人进行协商就可行为,相关权益人如对代表人行为有异议,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2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