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则对大部分犯罪都有危害结果方面的明确规定,例如“数额较大的”、“致人重伤、死亡的”、“危害人身健康的”“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足以 形式我们可以看出,法律错误本身只是影响行为人主观故意的存在与否,并不涉及主观过失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法律错误只是影响罪过的存在,而不影响罪过的形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03.html -
了解详情
的”适用死刑;又如,重大刑事犯罪中,只有“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或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致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等等。除了总则和分则对死刑所作的 ,不是犯罪人在主观上予以追求或者放任的的结果。因此,致人死亡的结果是犯罪人过失所致。而直接故意杀人,犯罪人在主观方面具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01.html -
了解详情
处罚。 (四)被害人过错与死刑适用之间的关系 被害人过错是指被害人出于故意或者过失,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诱发他人的犯罪意识,激化犯罪人的犯罪程度,因而直接影响 。如抢劫罪中的8种加重情节,如行为人冒充警察入户抢劫,数额巨大并致人重伤、死亡,可以用其中一种情形作为决定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503.html -
了解详情
伤害罪,其中,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自然人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的,应 当负刑事责任;致人轻伤的,则须已满16周岁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三、 人死亡的过失,这是区别故意伤害致死同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同过失致人死亡的主要标志。 第三,故意伤害罪如何定罪量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3478.html -
了解详情
都不是紧迫的,这种死亡风险不是法禁止的风险,致人死亡的行为不能成立。当然,致人感染艾滋病或者致人重伤的风险仍属于法禁止的风险,相应的行为仍要受到 以外的第三人产生结果的情形,用其他理论解决更为合理。如A重伤B,医生在救治B时过失致B死亡的例子,可以用介入因素理论解决;警察拦截违章车辆后由于自己的失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575.html -
了解详情
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但侵权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适用民法通则第 ,这就是所谓的因自然原因发生的损害扩大。例如,严重人身伤害的受害人和受到重伤的动物,如果不及时医治,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乃至死亡;部分财产损害影响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428.html -
了解详情
便打方向盘试图避开行人,但出于车速过快,致使车冲入人行道而将他人压成重伤。此时,行人穿越马路作为介入因素仅是发生本案的条件,肇事的真正原因则是违章 致人重伤、死亡的危害后果,但交通肇事罪中行为人对于致人重伤、死亡的危害结果的发生,表现为过失的心理态度;而利用交通工具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则表现为故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3271.html -
了解详情
便打方向盘试图避开行人,但出于车速过快,致使车冲入人行道而将他人压成重伤。此时,行人穿越马路作为介入因素仅是发生本案的条件,肇事的真正原因则是违章 致人重伤、死亡的危害后果,但交通肇事罪中行为人对于致人重伤、死亡的危害结果的发生,表现为过失的心理态度;而利用交通工具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则表现为故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106.html -
了解详情
颁布之前,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 驾驶的共同犯罪而非交通肇事的共同犯罪。危险驾驶行为人如醉驾驶者在交通肇事过失致人伤亡后如果继续驾车逃逸则构成危险驾驶罪,而如果是单位主管人员、机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1871.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公共安全罪,就不要求有现实的严重后果。如果是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则要求有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主观要件方面: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最关键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责任形式只能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可能发生重大的交通事故,因为疏忽大意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62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