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刑法要求官吏对犯罪应当根据刑法处罚这一完全的拘束,第二,刑法与作为就违法行为应予威吓的可能的犯罪者在刑罚权之下的所有的人相关联。[1](96) 归纳 法益侵害的结果或者危险时才能加以处罚。但是现代社会的某些行为,如破坏环境的行为,单个人的行为并不会直接造成重大的损害,危害后果的出现往往是无数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377.html -
了解详情
本质特征。 对于我国现行刑法第13 条所规定之犯罪概念,大部分学者认为,由于这个概念明确将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实质概念,只是指明了犯罪的一般特征,而并不能给一般人提供一个犯罪的范围,而且,迄今为止的有关犯罪的实质性概念,都没有能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33.html -
了解详情
差异而无质的区别,既然中中国法学理论和实践承认法人可以成为民事、经济、行政违法行为的主体,就应当承认法人也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第二,法人能够具备犯罪的 缺乏违法性认识就不能成立犯罪故意。如有学者认为,认识行为的违法性一般说来并不是犯罪故意的内容。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绝对化,不能排除个别例外的情况。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82.html -
了解详情
完全一样的,都具备刑法对杀人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即客观上都具有杀人的违法行为和剥夺他人生命的危害结果、主观上都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就罪行 刑事责任。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只是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它并不能完全反映行为选择的原因。因为在许多情况下,行为人可能是迫不得已而选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74.html -
了解详情
对象问题 大致可以说,经济犯罪所涉及的社会危害性的判断对象,当然是经济违规违法行为、或者说经济越轨行为。因此,经济犯罪首先必须是违反了经济管理法规的行为, 我看很难找到真正科学的办法和统一的标准。结合经济犯罪问题而言,由于经济越轨行为并不是只具有危害性的一面,它往往还具有促进市场活跃和经济发展的一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70.html -
了解详情
继承,与日本刑法理论上违法性的观点相比,可以看出两者的差别:前者所说的违法性只是限于刑事违法性,而后者是指对整个法秩序的违反,即所谓一般的违法性。 能否 成为违法为必要。由于构成要件将违法行为定型化,所以行为符合构成要件,作为原则意味着该行为是违法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构成要件是违法性的存在理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842.html -
了解详情
随着法律的变化而立即发生变化。当立法者出于某种考虑将某种行为定为违法,而社会大众并不认为这种行为违背道德时,便会出现法律评价和道德评价发生冲突甚至对立 战胜了感情,行为人就会听任儿子进食从而中毒。可见,感情因素和理智因素一样,只是对行为人最终采取什么措施产生影响。而判断行为人的意志类型,只能是也只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86.html -
了解详情
以过失犯罪处罚[⑤]。在该种情况中,过失犯罪的实行行为并不是行为人违反了安全从事危险行为的义务的行为,而是违反了法律、法规等禁止不具有特定资格 甚至有学者认为注意能力、认识能力、注意可能性和认识可能性本质上具有同一性,只是称谓不同而已[⑧]。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论述到,无论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还是过于自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62.html -
了解详情
所有新的原则、实践和规则都是这个宪法的演进;以后所有的革命,如果成功,那就是宪法改革,如果失败,那就是违法行为。 宪法稳定性的信仰必须要打消人们对于 并不是不代表人民。法官必须代表人民。问题是如何做到这一点。 代表并不一定是代议制。代议制只是代表的一种形式;代表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产生。比如,士兵也代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733.html -
了解详情
表明了违法与故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同时也造成了究竟什么(过错抑或违法行为)是侵权责任归责的依据或基础的疑问。二审法院对过错的理解明显与一审 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只是之后司法机关判定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这表明,在交通事故问题上,存在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4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