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至2007年三年间,我院共受理刑事案202件,其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44件。这些案件中:交通肇事案11件11人,故意杀人案1件1人,故意伤害30件 针对被害人赔偿请求积极调解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拉长调解链和时限。 3、明确民事赔偿范围,从立法上把物质损失的损失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增加调解的可能性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53.html -
了解详情
赔偿确实做到了有法可依。 那么,精神损害赔偿的民事制度有什么价值?首先,大量的交通肇事、人身伤害等损害赔偿案件的出现,其中许多案件中侵权行为确实给 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83页。 ⑨黄松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实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312页。 ⑩黄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01.html -
了解详情
丧失说话能力,而且颅骨还需要进一步的整形固定手术,否则,生命就有危险。肇事司机杨某在出事后第二天即被抓获。虽然法院最后判处被告人杨某有期徒刑 结合起来,也同样可以提高被执行人及其亲属履行义务的积极性。执行人员应当将被执行人的民事赔偿情况通知服刑机构,服刑机构应根据被执行人的服刑情况,综合考虑其履行附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18.html -
了解详情
在审理因过失引起犯罪的案件,如过失致人重伤案件、过失致人死亡案件、交通肇事案件,刑事和解已做为对被告人适用缓刑的条件,不仅被双方当事人所认可 的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中央政法委要求积极探索建立特困群体案件执行救助金,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双方当事人均为特困群体的,当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时,按一定程序给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57.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导致的。但物质损失和犯罪行为内涵该如何确定呢?这又是正确决定附带民事诉讼受理范围的重要因素。 就物质损失而言,众所周知,民法理论上的物质损失 2006年孝感市孝南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交通肇事案,被害人死亡了,被害人的亲属将民事赔偿部分在民事审判庭起诉其精神损害赔偿得到法院支持;有的判决甚至造成侵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90.html -
了解详情
在审理因过失引起犯罪的案件,如过失致人重伤案件、过失致人死亡案件、交通肇事案件,刑事和解已做为对被告人适用缓刑的条件,不仅被双方当事人所认可 的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中央政法委要求积极探索建立特困群体案件执行救助金,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双方当事人均为特困群体的,当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时,按一定程序给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938.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损害对当事人的影响比物质上的损害更为严重,例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交通肇事案件,被害人或其近亲属难免长期陷于失去亲人或者身体伤残的极度痛苦之中; 并不必然导致刑事责任的从轻、减轻或者免除时,根据有利原则,被告人在不得不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下拒绝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就成为一种合理化的选择,这显然与附带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516.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在故意杀人、伤害、抢劫、寻衅滋事、交通肇事等刑事案件之中,被告人大都属于低收入者或者无业人士,经济赔偿能力不足。而民事原告则往往会提出数额较高的 ,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以下。 [11]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2000年12月13日颁布,2000年12月1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90.html -
了解详情
无突破? 针对上述疑问,逐一分析如下: 一、如何理解精神损害及其制度?精神损害赔偿是对被害人遭受不法侵犯造成的精神打击和精神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精神损害是 我们学习。 现实司法实践中,附带民事诉讼中追求精神损害赔偿是否会有所实破?2004年,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判处的李某交通肇事案,即有刑事处罚,同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16.html -
了解详情
(二)审判实践上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交通肇事、抢劫案件80%以上被害人及其近亲属、法定代理人通常选择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来保护自己的权利,极少在事后 民事诉讼。如果被害人及其亲属、代理人要求在刑事诉讼中附带解决民事赔偿责任,法院审查后认为争议不大或双方均要求调解的案件可以受理。对于涉及人身性犯罪与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5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