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ive Administration of Copyright and Neighboring Rights,WIPO Publication(1990)。P35-36。 8. 陶鑫良:《网上作品传播的法定许可适用问题》,载徐文伯、饶戈平主编:《信息数字化与法律-数字图书馆建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49.html -
了解详情
剽窃,符合处理办法规定的抄袭、剽窃之不端行为;凡是擅自修改甚至歪曲、篡改他人作品,则属于处理办法规定的捏造或篡改科研数据或者其他科研不端行为。对此,该法 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之不端行为,对于其他侵害著作人身权中的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之不端行为,则应借助上述版权法规则进行解释。对此,教育部就处理学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396.html -
了解详情
2、传统媒体作为原告起诉网站。即报刊、电台等传统媒体就网站未经许可使用其作品而形成的著作权侵权案。3、网站作为原告起诉其他网站。网站之间因栏目抄袭、 版权人的网络传播权。 (二)数据库的法律保护问题 由于数据库不同于传统的版权作品,所以在法律上应当如何认定数据库的法律地位以及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一直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206.html -
了解详情
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 ,并有利于其做出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此时制度的设计将会激发作者创造作品的积极性,促进知识总量的增长。因为法律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利益动机来改变人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36.html -
了解详情
,1988年底由中国美术学院在北京美术馆主办的人体艺术大展,又上演了被展作品之部分模特控告主办者侵犯名誉权的剧目。此后,此类冲突迅速在中华大地强性蔓延 的实质条件之一是实用性,即该项发明创造能够通过实施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作者在作品中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或者角色,除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学艺术价值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20.html -
了解详情
完全是主观的个性化的创作活动,没有客观的、通用的技术标准可循。 保护理由—— 计算机艺术字体的审美意义 审美意义的判断 著作权法将具有“审美意义”作为构成美术作品的条件,但“审美意义”并没有客观标准。著作权法上“审美意义”的要求可以看做是独创性条件的另一种视角,只要创作者将其美学的独特观点以视觉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090.html -
了解详情
, Reflections on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Debate, l l Cardozo J. Intl and Comp. L. pp. 501-502. [16]《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1971年巴黎文本)指南,刘波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783.html -
了解详情
,此处将其余的三项权利单列出来予以处理。 依照《著作权法》第20条的规定,作品发表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有生之年加其死亡后50年;同时,《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条例》第15条规定:作者死亡后,其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由作者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保护。 [11]《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7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92.html -
了解详情
间内大量产生并迅速传播,任何一种随新技术而出现的新的重现或再现作品方式,均构成复制。15在这些新技术环境下,如何计算数量和固定证据成为司法的 侵权结果尚未产生阶段,许诺销售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发展为销售。同样,对于侵犯著作权的作品,如果处于广告征订阶段,也如同侵犯专利权一样系处于许诺销售阶段。从我国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28.html -
了解详情
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人有关的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行为; 8)未经出版人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 防止纠纷的发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版权局负责本辖区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的作品登记工作。 我国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实行特别的登记制度。根据《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1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