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犯罪的发生是由社会、个人、自然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刑法是控制犯罪的有力手段,但是刑法不能够完全根除犯罪,它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非决定性的手段 而没有一些性质更为温和的刑罚措施。其次,刑罚处罚的范围太广,对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等未完成形态在总则部分中予以规定。据此,在分则所规定的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4036.html -
了解详情
、中止或未遂 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对于未遂犯,可以 后一般不逃逸即可视为自首,包括留在现场等候处理或者为抢救伤员离开事故现场。 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外,还必须如实供述同案犯的罪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482.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当局为维持安全和良好秩序认为必要并在法律或合法条例具体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不得中止或限制被拘留人或被监禁人接受其法律顾问来访和在既不被搁延又不受 协助实施上述活动的行为。笔者认为,应将恐怖活动犯罪严格限制在立法限定的范围内。二是应当取消重大贿赂犯罪的共同犯罪案件这一限制,允许律师自由会见。从保护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452.html -
了解详情
要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也就是说,既惩罚犯罪的完成形态既遂,也惩罚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预备、未遂和中止。(3)在共同犯罪中,应从重惩罚首犯,即对首恶与 的实质在于将道德引入司法审判,对于一个道德上一贯表现良好的人来说,他的偶然犯罪往往并非因为其主观恶性,而是一时糊涂或认识偏差所致,故对其从轻论断是适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955.html -
了解详情
教义学就具有说理功能与推理功能,对刑法规范起到了一种补充作用。例如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是按照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这样一种分类设置的,它较好 、四要件的犯罪构成体系、排除社会危害行为、犯罪预备、未遂与中止等,实际上都来自苏俄刑法学,但有时却被误认为是我国的独创,形成了幻相中的自我。而德日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067.html -
了解详情
,从公诉机关获得的诉讼文书也不能全面反映案情,卷宗中有多少证人证言、其他共同犯罪嫌疑人如何供述都不知道。这时让律师去调查嫌疑人无罪或罪轻的证据, 证据是不应做为定案依据的,同时为了保护被告人的控告权,法庭此时应立即中止审理,将控告材料移送检察院审查。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护公民的人身权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847.html -
了解详情
确立行为人或者其亲属在判决之前预交罚金的,在量刑时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制度。 对于共同犯罪的行为人决定适用罚金时,可根据刑法规定罚金刑的处罚种类分别考虑。刑法 可供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对于犯罪分子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应裁定中止执行,待其刑满释放后再恢复执行。 ⑶罚金刑执行的减免。对于被判处罚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325.html -
了解详情
条规定,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在押,再审可能改判无罪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执行原裁决,并可以取保候审。人民法院决定再审或者受理抗诉书后,原审被告人( 修正,符合效率与公正原则。如《具体规定》第7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共同犯罪再审案件,如果人民法院再审决定书或者人民检察院抗诉书只对部分同案原审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63.html -
了解详情
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1、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2、在共同盗窃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或者被胁迫; 3、具有其他轻微情节的;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盗窃未遂或者中止的,可不认为是犯罪。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盗窃自己家庭或者近亲属财物,或者盗窃其他亲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443.html -
了解详情
、相互补充,均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五被告人的行为当然构成共同犯罪。笔者认为,一审判决的这一论证和结论是完全正确的,本案是一起 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人乃至潜在的违法犯罪人也有一种警示作用,因而对于预防犯罪和促使中止犯罪具有积极的法治功效。 【作者简介】 赵秉志,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0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