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一直奉行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可杀可不杀的坚决不杀。然而,无可回避的现实是,基于特定时期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人道价值作为对法律制度伦理的另一大要求,在刑事诉讼法上提出并加以强调,对于抑止刑事司法实践的过度功利化十分的必要。(44)在现代法治主义的建构中,程序更多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5092.html -
了解详情
既由司法理念和制度决定,亦体现诉讼角色的地位,复与司法实践遥相呼应。{1}诉讼角色在法庭上的席位设置成为各角色的重要身份表征。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明确赋予了 在旁听席上旁听,在公诉人举证阶段才让其出庭陈述并接受询问,也不允许他们行使申请回避、询问质证、发言辩论等法定诉讼权利;第四,法庭不设置专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49.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立案、强制措施、辩护、诉讼代理、律师参与刑事诉讼、司法鉴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审理期限、回避制度、换押、羁押、公开审理、死刑复核等各方 候审。” 两院三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20.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8947.html -
了解详情
散见于刑事诉讼法规范和司法解释之中,随着证据制度的日益完善,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刑事证据的种类进行了深度扩容,即八大项十二个分项,除物证、书证被确定为 等。五是法院中立审判活动的要点:庭前会议的有效性,实行四审查、四界定规制;审判组织的合法性;回避制度的法定性;诉讼程序的合法选择性;庭审活动的公开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5694.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重视被害人权利救济,对生活困难的被害人给予及时、公平的国家救助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与法治建设中必须直面解决的重大问题,不容回避。要建立科学、可行的 占用大篇幅规定也不现实。也有学者认为可以在刑事诉讼法中增加章节规定救助制度。笔者认为获得国家救助是被害人的实体权利而非程序权利,救助资金从国家转移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810.html -
了解详情
用时应为书证,在证据认定上不应具有决定性作用。 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应当属于诉讼法中书证的一种,不同于证据中的鉴定结论。在民事审判实践中, 自然科学的证明,而是只要通常人们在日常 生活 中不怀疑并且达到作为其行动基础和程度就行。 (四)完善鉴定人的回避制度,保证鉴定人的中立和公正。 在这一点上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6298.html -
了解详情
【学科分类】刑事诉讼法 【出处】《人民检察》2013年第6(下)期 【摘要】公诉人全面出席简易程序案件的庭审,是程序公正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派员出庭公诉时 证据可以简单出示等,将极大地提高庭审效率。 因此,简易程序案件中的控辩双方应当充分利用庭前会议制度,相互开示证据、对定罪量刑等充分交换意见,以避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812.html -
了解详情
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据称总则的规定是参照了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中关于检察监督原则的表述;执行篇的规定是为了将来单独制订强制执行法时易于搬家 虚假的诉讼、仲裁、调解,以及解纷程序中的虚假陈述和伪造证据等严重违反诚信的行为频繁发生,已经严重干扰了司法制度和整个社会机制。因此,强化诚实信用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880.html -
了解详情
结合罚款的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深入分析。 一、现行立法中的罚款与修法活动 (一)目前的罚款制度 现行《民事诉讼法》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了一个结构全面但 或者找法院闹,甚至涉诉上访。这只是其中部分原因,法官们回避采取罚款措施的根本原因,是罚款决定书的审批手续复杂且周期长,使用罚款措施往往会影响诉讼效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259.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予以了完善:进一步充实、细化了重新审判的条件;增设了原审法院整体回避的规定和例外规定;规定开庭审理的再审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庭;明确了再审 推进,特别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基本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中得以确立和贯彻,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愿望更加强烈,刑诉法关于证据制度、强制措施、不起诉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7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