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监督主要是通过二审终审体现,且只能对下级法院已裁决的事项进行监督。从程序的性质看,再审程序的启动是以已生效判决、裁定确 补充判决和原判决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本案全部诉讼标的的完整判决。 第二,先行判决是补充判决的立法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9条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91.html -
了解详情
协商可以简化刑事诉讼审判程序。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四种刑事审判程序: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特殊案件的复核和核准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其中,二审源于对 直至慢慢退出审判舞台,使审判工作真正走上法治轨道。 四、在我国确立控辩协商制度的可行性 1、立法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普通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51.html -
了解详情
效益”为借口,将二审的审理方式演变为“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以公开审理为例外”。再审的审理情况也与此相似。其次,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死刑复核程序只规定了 程序的滋生和蔓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5、中国法官的素质状况是隐形程序的诱发因素。如果说立法上有缺陷还能靠高素质的法官予以弥补的话,那么,司法一旦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19.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程序的启动及其弊病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即提起再审的途径)主要包括两种:(一)司法机关的救济手段。《民事诉讼法》第177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 年官司,在此八年中从一审一直打到再再审,其中经历了一、二审程序,提起再审程序,检察院抗诉程序,反反复复,判了再审,审了再判,经过如此长的时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62.html -
了解详情
?在软件侵权案件中,证据立法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二、设置“陷阱”的合法性民事诉讼中的“陷阱取证”一词既然来自于刑事诉讼中的“侦查陷阱”,那么探究“侦查陷阱 等于毫无界限地肯定任何“陷阱取证”方式。原告方投入资金的风险性,购买方式的合法性,公证程序的证明性,以及获得证据的真实性,都将是原告谨慎使用取证手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26.html -
了解详情
的重复行使。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通过二审程序、当事人申请的再审程序、上级人民法院提起的再审程序、本院院长提起的再审程序等多种途径为当事人寻求法律救济提供了 和方案为:第一,监督程序的规范化。人大应当通过立法解释的方式明确监督的具体方式、程序和内容。人大对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应当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03.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有如下一些建议: (一)关于劳动教养的立法:这是加强人权保障的需要,也是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随着不定期刑和教育刑思想的兴起 ,由劳教机关报请法院审查决定。除了一审、二审程序外,还应当设置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可以参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程序;可以由被劳教人及其近亲属申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64.html -
了解详情
自己是在不满或“反对”法律规定或原则,于是,阅读者更为可能像接受已经颁布下来的立法条文一样,接受法院裁判,除非阅读者认为法律规定和法律原则本身就是需要反对的 直接适用,那么,二审法院极为可能不是如此推论。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提出另外的疑问:为什么不能指出刑事诉讼法等所规定的相关取证的规定,来断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09.html -
了解详情
刑原则,民事上诉制度是否也有对应之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未作明文规定,学术界对此看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民事诉讼不可妄加引进。二审法院 未提起上诉或附带上诉。附带上诉是指一方当事人提起上诉后,被上诉人于已经开始的二审程序也提起的上诉。其目的在于:“每有好讼之徒,对其败诉部分明知无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83.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机关认为确有错误,有权提出上诉程序的抗诉。其法定后果是提起二审程序,上级人民法院应当按照二审程序对该案件进行二审,并做出终审判决或者裁定。三、检察意见 ,不能放掉犯罪嫌疑人。检察机关在查处这类案件中,应当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和新《刑法》第399条第2款以及其他有关规定,严格执法,秉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9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