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伤害,直接受害人本人由于智力或其他原因无法对痛苦进行评价,而其近亲属遭受的精神痛苦可能更大,此时,间接受害人也应为共同权利主体。第二,自然人被致死时 评残,两者更具可比性,其标准更具可采性。 注释: ① 参见陈福民等:《人身伤害精神赔偿依据、原则及标准》,《法学》2000年第10期。 ② 参见曹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30.html -
了解详情
曾有一青年因轻微交通事故,一言不合,与对方吵将起来,结果被围殴致死[16]。这种谋杀行为就不是事先有预谋实施的。无庸置疑,谋杀行为可以是事先有预谋 行为。例如,行为人知道屋内有人,却放火焚烧屋内物件,这虽然不是要故意剥夺他人生命或严重伤害他人身体健康,但明知很容易造成前述结果,却实施该非法行为,这同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187.html -
了解详情
水果、费用打折、部分免费,直至赔偿等内容。 一审法院认为,受害人虽在入住被告期间遇害致死,财物被劫,但其死亡和财物被劫是犯罪行为人的加害行为所致,被告并非共同 行为的故意。而在一些极端的侵权行为案件中(如持刀连续伤害多人),事件本身就足以说明行为人的故意心理状况,而无须就其过错进行举证。朱鹰泉、张如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418.html -
了解详情
也和一般城镇居民基本相同、已经融入城镇生活的人。这些人因侵权事故致残或者致死后,计算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时,如何确定计算标准,就成为值得讨论的问题 导致加害人方面的道德风险问题,[14]也要让加害人以及潜在加害人感到对故意及重大过失行为的否定。 【作者简介】 王成,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注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915.html -
了解详情
精神痛苦可能更大,此时,间接受害人也应为共同权利主体。第二,自然人被致死时,根据上述司法解释,“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固定赔偿标准,对于精神损害赔偿金额有固定的表格作为参照;德国以被害人因人身伤害所花费的医疗费作为参照,赔偿被害人精神损害。①我们都可以参照。 3.被扶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10.html -
了解详情
,杀人罪不能成为重罪杀人罪中的重罪[7]。如果行为人对被害人实施了加重的殴击或伤害罪,但却发生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法院一般也不会认定为重罪谋杀罪。 有了极大区别。现代美国重罪谋杀罪规则的规范对象基本上是重罪实施过程中的故意和过失致死行为。⑺ 重罪谋杀罪规则对我国刑法研究的借鉴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906.html -
了解详情
认识到自己具有这种法定救助义务,仍然没有采取行动阻止他人自杀的,行为人需要承担故意或者过失杀人的刑事责任。这里所说的法定义务可以根据合同、习惯法或者法律规定 第一刑事审判庭判定:自己愿意负责并且是由于自己行为而给自己带来的危害不属于伤害罪和杀人罪的行为构成。因此,行为人自己安排的、自己实现的、自己促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3445.html -
了解详情
仍然大多采纳助成过失理论,新的统一法在第1条c款规定:“因故意(蓄意或放任)导致或者助成损害或者不当致死的任何共同侵权人不享有分摊请求权”区分故意 的《侵权法重述·第二次》第886A条第3款则明确否定了故意侵权行为人的分摊请求权:“故意导致伤害的侵权行为人无请求分摊赔偿金额的权利。”与早期英国法否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045.html -
了解详情
各州仍然大多采纳助成过失理论,新的统一法在第1条c款规定:因故意(蓄意或放任)导致或者助成损害或者不当致死的任何共同侵权人不享有分摊请求权区分故意侵权 的《侵权法重述第二次》第886A条第3款则明确否定了故意侵权行为人的分摊请求权:故意导致伤害的侵权行为人无请求分摊赔偿金额的权利。与早期英国法否定连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42.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加重处罚条件时就不处罚。[3 ](2) 行为人对基本犯罪与加重结果的发生均为故意,但未发生加重结果的情况下,不能成立结果加重犯,更不能构成结果加重犯 ,只能根据结果是什么来进行认定加重结果是什么,如果是死则是致死,如果没有死只是伤害则只是伤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存在未遂。如果将加重结果限定为只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