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及简易程序的健全问题却是相对忽略的。因为,正如学者所言我国民事诉讼法一向遵循两便原则,诉讼程序相对简便易行,且在普通程序外,还规定有简易程序。因此 裁判或法律制度当成生活之一部分[3]。诉诸司法的权利是所有文明社会承认的一项基本的宪法性权利,而诉讼成本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当事人诉诸司法权利的行使,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35.html -
了解详情
,对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立法完善所需要明确的几个基本关系的定位试作探讨,以期有助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完善。 一、审前程序模式与庭审程序模式之间的 期间后、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该规定表明:庭前交换证据并不是审前程序的原则,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而只是例外即以当事人申请或者证据较多或案件复杂疑难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91.html -
了解详情
良好的条件和氛围。首先,当事人对程序的实质性参加为基于对话形成判决提供了基本前提。当事人实质性参加程序,意味着辩论主义的确立,而辩论主义又意味着判决基于对话 这是审判方式改革不能有效促进审判正当化的关键原因。比如,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辩论原则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的辩论主义相去甚远。张卫平教授将我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89.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因此所造成的权利损失是很遗憾的。有时还有另一种情况,当事人对一审判决基本满意,小部分不满意,但是考虑到上诉的耗费或代价(例如律师费的支出,上诉费的 9](P.458、459)在日本学者兼子一、竹下守夫着的《民事诉讼法》一书中,利益变更禁止原则被译为禁止变更有利于原判决,是指上诉审法院撤销和变更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78.html -
了解详情
以代替裁判;明文规定当事人可以合意管辖法院,或合意选择适用简易程序,或合意选择审理原则,或合意放弃法庭公开审理等等;如此方能确实达到尊重程序主体地位的目的。 》的另一重要特征。近20年来,以台湾民事诉讼法研究会为主要代表,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学界对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和诸多具体程序制度进行了广泛研讨,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810.html -
了解详情
截然相反。这种现象一旦普遍化,就会使人感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法治的基本原则在司法过程中失落了。实行法定证据制度,要求法官遵循证据规则运用和采信 的法官审理案件,也会出现裁判结果因人而异。 国民党政府时期以及现今台湾的民事诉讼法均规定了自由心证原则。关于自由心证的功过,我国台湾地区一些学者曾作过中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403.html -
了解详情
的理论根基,但同时由于法官还受辩论主义的约束,所以对于证据共通原则存在的理论依据,须从两个方面予以说明,积极方面为自由心证主义 ,2002. [4]蔡章麟.民事诉讼法上诚实信用原则[A].杨建华.民事诉讼法论文选辑(上)[C].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 [5]吕太郎.民事诉讼之基本理论(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98.html -
了解详情
认识的一致性而具有一般真实或盖然真实性。而是源于民事诉讼法中辩论主义这一基本原则。根据辩论主义的基本原理,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对法院有约束力,法院不 《法律科学》2001年第4期。 [27]参见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1页。 [28]同[2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14.html -
了解详情
宣判还是一个半月内宣判?这也是明显的行为标准不明确。又如:《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法院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可以裁定先予 www.chinalawedu.com)。 14.《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基本理念———兼及若干基本原则之修改》 政法论坛。 15.《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的控辩平等对抗理念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031.html -
了解详情
各种监督权力的行使将引发出许多无法解决的矛盾冲突。 民事法律领域实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民事诉讼法是解决民事当事人之间私权冲突的程序机制,作为保护私法权利的 独立受到侵犯,必然影响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的实现。这是一项保证民事诉讼公正性的基本原则。检察人员以法律监督者的身份出席法庭[2],对法官就案件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5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