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救济。一个剥夺了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审判程序必然产生一个不公正的裁判。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设立就是为了实现裁判的公正而作出的制度安排。这是保障当事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刘家兴主编、潘剑锋副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崔敏:《中国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138.html -
了解详情
国人民大学和北京海淀区法院还共同主办了中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研讨会。为缓解诉讼案件猛增与审判人员不足的矛盾(而根据最高法院的改革构想,法官人数在相当长的 鼓励当事人多选择简易程序。具体简易程序应收取什么标准的诉讼费才合理和相当呢?笔者认为:适用简易程序所征收的诉讼费用应当高于同样金额诉讼的撤诉案件,低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00.html -
了解详情
的质证是伴随着行政机关的举证而产生的, 原告对行政机关证据的质证以行政机关的举证为前提,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在被告一方,因此行政诉讼的质证与民事诉讼的质证有所 ,原告为记清楚每一证据埋头记录,旁听者也记不清诸多证据是为了证明什么,原告对此证据是什么态度,主审法官也无法对证据进行当庭论证,因此行政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8.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法干脆将抗告、上告和上诉程序直接冠名为法律救济程序。那么救济是什么呢?据布莱克法律辞典的解释,救济(remedy)是指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 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虽然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有着许多区别,例如程序正义在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中历来有截然不同的要求,前者注重以严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15.html -
了解详情
说,自然法体系的瓦解所留下来的法律正统性的缺陷正是由程序来补偿的。因此,如果说在西方,自然法的失坠是由程序法来代偿 . [27] 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51. [28] 王亚新.民事诉讼中的依法审判原则和程序保障[A].王亚新.社会变革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00.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对法官素质的内在要求 朱江 民事审判方式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院的审判权与当事人诉权的配置方式以及诉讼程序的运作方式。法院的审判权是通过法官的具体 如何问,问什么,需要法官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公正意识。阐明权用得好,可以及时明确当事人的争点,推进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实现诉讼的效率和公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69.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院。”由此可见,在日本民事诉讼上告程序中,上告法院作为撤销原审判决理由的事实上和法律上的判断,原审法院在重新审判时必须服从,不得由审判官本诸心证 件的处理 为节省司法资源,体现前述程序效益价值,有些案件完全可以直接予以改判。因为二审凭什么判断一审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因为这样判断,说明二审已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31.html -
了解详情
来强制被告答辩,在我国民事诉讼的框架内存在着原理性、结构性的障碍。 在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上,“公开审判”除“文革”中的短时期以外始终是一项宪法规定 地处农村或经济不发达地域的基层法院)诉讼实务带来相当的冲击乃至混乱是可想而知的。面对我国社会转型期民事诉讼的复杂状况,引进任何意味着程序正义观念可能强烈冲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5.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否提起诉讼取决于原告,但是当事人之间不得进行和解,法院也不得进行调解。民事诉讼的目的是保护当事人的私权和解决民事纠纷,实行处分原则。 ,刑事证据法[M].台北:三民书局,1979。[6]江伟、刘荣军,民事诉讼程序保障的制度基础[J].中国法学,1997(3)。[7]梁治平,法律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8.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体问题。第三,两种程序的审理组织不同。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决定再审的案件,必须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即再审审理程序中的审判组织是另行组成的合议庭。 驳回申诉,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既严重影响了审判监督案件的审判效率,又加重了当事人的诉累,增加了诉讼成本,不符合诉讼经济、效率原则。第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