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强化法官职权作为改革的主线也清晰可鉴。20世纪70年代,世界诉讼法学界就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法官权力的增加,传统的当事人主义原理的弱化 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专门规定了“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28.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规定”最终确立了“法律真实说”。我以为,不管在具体措词上有什么不同,给民事诉讼证据下定义都不能背离“法律真实说”。“法律真实说”是当事人主义诉讼 认为,现阶段立法水平如此低下的情况下禁止“两高”的解释似乎更不能适应国情的需要,所以在无人喝采也无人叫停的情况下,“两高”还在马不停蹄地起草各种各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4.html -
了解详情
现象,它总是存在于一方当事人身上。应当把这种败诉风险依据什么原则放在谁身上便是证明责任分配原则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既然行为责任会在当事人 诉讼法教程》[M],第157页.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学》[M],第167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4.html -
了解详情
,在强调以当事人主义为主,法官职权主义为辅的庭审制度的今天,法官对一些需要查明的事实,仍应当主动引导当事人举证、质证,才能达到庭审的目的。在庭审 3日前通知鉴定人出庭,以便鉴定人能按时出庭。 技术证人的出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由1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64.html -
了解详情
在审判过程中效益价值。 结束语 有人会提出,本文所称的“证明责任”实际上就是民事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审查核实证据”。本文认为,之所以弃“审查核实”而取“证明责任”, 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P195,人民法院出版社。 (4)参见汤维建:《论民事举证责任的法律性质》,载《法学研究》92年第3期。 (6)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1.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要求能够达到70%、80%或90%那样的高度,其证明程度究竟可以减轻到什么地步或者说被告需提出什么证据就可以认为大致推定已被推翻,难以确定。但可以肯定的 简单地说民事诉讼应实行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是不够的,也是不准确的。因为它还未涉及优势的大小和程度问题。为了能够相对清晰地说明证明标准,需要将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5.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认为是最需要加以注意的。 一。发现事实的诉讼控制 在关注改革的结果之前,必须对两大法系相关问题进行一个概括说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民事诉讼在分配发现事实 一点恰恰说明了两大法系的这一差别。 结语 从以上的论据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在西方民事诉讼的两大家族中消除发现事实做法上的不同很可能是受欢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08.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的证据材料相互矛盾,经过庭审质证无法认定其效力的;4、人民法院认为需要自行调查收集的其他证据。上述证据经人民法院调查,未能收集到的,仍由 在审判过程中效益价值。结束语有人会提出,本文所称的“证明责任”实际上就是民事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审查核实证据”。本文认为,之所以弃“审查核实”而取“证明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81.html -
了解详情
律师,但各国法官行使上述职责的方式和程度亦各不相同。”这句话究竟表达了什么信息?大陆法系的法官真的有责任调查证据和确立判决的法律依据吗?还只是极 由于诉讼法文化的本土性导致没有国际协调的急迫需要、没有强大的比较研究动力,故从世界范围来看,民事诉讼的比较研究仍非常薄弱。[11]但倘若没有扎实的比较研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46.html -
了解详情
佐证自己判决的工具,根据自己的“愿望”随意的取舍。当事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的选择鉴定机关和鉴定人。这些都为当事人不服法院的判决提起上诉和申诉 参加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检察院参加到已经提起诉讼的民事案件中去,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和当事人及其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具体检察机关参加什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