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审终局,只有第一审有违背法令之情事时,才准许当事人上诉。 四、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构建 近年来,程序的简化一直是西方国家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 学者认为西方国家的诉讼爆炸现象已经在我国初露端倪。2003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各类民事案件4834350件。在这庞大的诉讼数字中,绝大部分诉讼由基层法院审理,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859.html -
了解详情
Zhicai (College of Law,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China) 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民事案件的大量增加,当无疑义。对现行外国国际民事诉讼程序立法与实践作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而迫切的理论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173.html -
了解详情
来看,由立法机关针对具体案件特别是民事案件作出立法解释或者补充立法还没有任何先例。而且,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法律修正案也还很少,更何况启动立法程序(包括法律修订 制度等诸如此类的概念。由于这是案例指导制度在最高人民法院的规范性文件中的第一次登台亮相,故显然不是任意为之。根据我们的理解,案例指导制度这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33.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处理原则一致的,也不需要全部开庭审理。 五、通知开庭的问题 在二审民事案件的审判实践中,也时常发生因通知当事人开庭方法不得当而拖延诉讼时间的问题。 说明,总之,应明确二审程序是“裁判的裁判”,形式上不要拘于一格,也可以以要点方式表达问题。 十二、逐级上报制度效率问题 二审民事案件经书写判决书后,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70.html -
了解详情
,这样的“公开审判”,必定流于形式。其次,除法律规定不得公开审理的案件外,第一审民事、经济案件均应公开进行。“要做到证据在法庭审查、是非在法庭辨明、 再审程序适用的基础是审判监督权,这种权利只有法定的国家机关才享有。而现在的再审程序适用的基础不仅有审判监督权,还有诉权。诉权是当事人行使的权利。(注: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436.html -
了解详情
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法对案件进行再审的程序。[2]再审程序不同于一、二审程序,再审程序既不是民事案件审理的一级程序,也不是审理裁决民事争议的一 发回重审的,应当在判决书或者裁定书中写明对新证据的确认,不应当认为是第一审裁判的错误。”依据同理,因有新的证据而提起的再审,也就不应当认为是原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43.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人民法院进行调解的过程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原则。第三,调解贯彻诉讼的全过程,即在诉讼的任何阶段,不论是第一审阶段,还是第二审阶段,不论是审理前的准备阶段,还是开庭审理阶段,人民法院都可以酌情进行调解。第四,调解与判决一样,都是人民法院解决民事案件的一种方式。案件能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32.html -
了解详情
。一、证据交换的主要内容所谓证据交换:是指在人民法院的组织下,当事人之间于开庭审理前,将各自拥有的证据与对方进行交换,使双方当事人能够充分了解对方的主张 因此,证据交换仅适用于第一审普通程序,简易程序则不应适用。因为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均系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民事案件,若适用证据交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0.html -
了解详情
不确定状态,同时根据当时对三审程序利用率的估计,认为我国不需要建立三审制度。[35]然而,1953年底的司法报告表明,当时民事案件已开始上涨,审判错误连连发生 因此作为权利的起诉和第一次上诉,立案程序只是一种挂号式的登记,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这样的实质性审查应由审判庭根据对审原则开庭审理后作出裁定;第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3.html -
了解详情
机构的裁判保持一致。(二)诉讼案件的数量过多,导致积案率上升,案件审理程序受阻据统计,全德国1991年的一审民事案件为163万件,1994年上升到213 法院体系由“四级法院”变为“三级法院”。这一建议最早是在1971年12月一份“第一次司法改革法案”的草案中被提出来的,而且该建议也启动了向三级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