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或宽宥事由,但有些辩护理由可以清楚地划为正当理由或宽宥事由:例如,精神病显然是项宽宥事由。过分地强调辩护理由不是正当理由就是宽宥事由的极端划分的 时,不能期望刑法会影响个人的行为。换言之,法律不能发挥遏止作用,所以社会不赋予刑事责任。这一理论已够充分了。那么有关胁迫的法律怎样呢?16-2-1胁迫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18.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定律的报应限制功利律的规定,其所作的折衷不能完全排除扩大与加重犯罪人刑事责任的不利犯罪人的可能性。因此,未揭示与贯彻刑罚理性统一化的报应限制功利律, 在动刑上的无理性首先表现在保安处分的发动上。在折衷刑体制下,不但患有精神病的犯罪人被作为施加强制医疗的保安处分的对象,以致变相地刑及无能,直接违背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88.html -
了解详情
医疗。对于实施严重危害行为,但因完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采取强制医疗措施。对于实施严重危害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现行刑法典 这也是世界多数国家通常的做法。[⑥] 第三、治疗监护。对于实施严重危害行为、有一定的责任能力、但精神、智力发育不全或身体残疾如聋哑盲致使认识能力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3.html -
了解详情
调查人员必须立即释放任何被非法拘捕、被非法剥夺自由以及被非法关进医疗住院机构或精神病住院机构的人以及羁押期超过本法典规定的人。 3. 被选择羁押作为强制处分的 ,其中陪审团制度在诉讼法典的第十二编做出了专门的规定,而禁止重复追究刑事责任的原则在诉讼法典第27条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俄罗斯联邦的陪审团与美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5.html -
了解详情
中的最典型适用是抽象危险犯的设置。抽象危险犯以纯粹的行为危险性作为负担刑事责任的基础,实际上是透过对特定行为的控制以达到分配风险的任务。抽象危险 责任能力、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和期待可能性。对一个行为人有无责任能力必须进行客观判断,而对其是否具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和期待可能性也必须根据客观事实或客观的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0292.html -
了解详情
遗弃一些在福利院中没有生活能力人的情形,可以预见,这种情形随着社会的发展可能会越来越多。对行为人的此种遗弃行为如果不追究刑事责任,那么从社会危害性 对接。 (26)案情介绍:1996年至1999年间,被告人刘某等人在乌鲁木齐市精神病福利院院长王某的指派下,安排该院工作人员将福利院的28名三无(无家可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116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在刑法上能够进行客观的认定和公平的处理;(5)运用刑法处罚这种行为符合刑事责任的目的,即具有预防或抑止该行为的效果。⑽还有学者认为刑罚制裁仅仅在下列情况 、精力充沛的症状,喜欢外出寻求刺激,致幻类新型毒品的使用者还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常有被害妄想。近年来出现的多起恶性毒驾案件中,毒驾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5256.html -
了解详情
隐匿财产的。 125.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应当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的,由审理该案的审判组织直接予以判决;在判决前,应当允许当事人陈述 193.在诉讼中,当事人的利害关系人提出该当事人患有精神病,要求宣告该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应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受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8385.html -
了解详情
发表意见,在很多刑事案件中是不切实际的。为此,这种限制在英国早已被打破,专家证人可就最终争议提供专家意见。[58]在我国,被告人是否具有责任能力,直接关系到 ]在我国,这个问题似乎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与质疑。如邱兴华案,该做精神病鉴定而未做鉴定,实际就属于此类问题。为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保障当事人的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363.html -
了解详情
、隐匿财产的。 125、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应当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的,由审理该案的审判组织直接予以判决;在判决前,应当允许当事人陈述 193、在诉讼中,当事人的利害关系人提出该当事人患有精神病,要求宣告该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应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受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31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