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的刑法对交通肇事罪的各种情形做了细致的划分,针对不同情形规定了不同的处罚,律师应很好掌握这些规定,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委托人。 一、量刑起点 《刑法 ,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由此可见,刑法对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8805.html -
了解详情
1979年颁布施实的刑事诉讼法将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作为一项刑事诉讼原则,并用专章对辩护作出了规定。1980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订和 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也有可能被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醉驾致多人死亡,有可能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也有可能被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412.html -
了解详情
案于5月17日上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被告人陈家因酒驾致两人死亡、一人重伤,被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受害人家属提出607.8万元的民事赔偿 的今天,此案更具有警示意义。公诉机关指控陈家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而不是交通肇事罪是有道理。最高法院在四川孙伟铭案和和广东黎景全案宣判后指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326.html -
了解详情
)、(七)项所规定的从重处罚情节之一的;(二)造成他人重伤或者死亡,尚未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三)在取保候审期间脱保的;(四)血液酒精含量300毫克/ ,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抢劫三次或者抢劫数额达到数额巨大起点的,抢劫致一人重伤的,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持枪抢劫的,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4352.html -
了解详情
产生一个悖论,即一方面,行为人连续的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是一罪,另一方面,行为人连续的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符合了连续犯的特征,构成数罪, ,放任这种结果发生。③行为人肇事后明知被害人可能重伤,若重伤不及时抢救有可能导致死亡结果的发生,但为了逃避罪责,不管被害人如何,逃逸的后果如何,仍然逃逸,放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62.html -
了解详情
能证明存在结果回避可能性的,既不成立杀人既遂或未遂,也不成立因逃逸致人死亡,而仅成立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无论发生在家庭成员间还是非 醉倒在此的被害人李自成碾压于车下。肇事后,被告人丁琳下车查看,发现有一人躺在其车下,想将被害人从车底下拉出来,但没有拉动,被告人即用车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301.html -
了解详情
相对于1979年《刑法典》来说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对于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恶性交通事故的频发预见不够,需要及时调整。 (二)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 肇事罪法条 我国1997年《刑法典》中交通肇事罪的刑罚设置整体较轻,一般的交通肇事行为,即使致人重伤、死亡,也只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肇事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67.html -
了解详情
相对于1979年《刑法典》来说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对于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恶性交通事故的频发预见不够,需要及时调整。 (二)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 肇事罪法条 我国1997年《刑法典》中交通肇事罪的刑罚设置整体较轻,一般的交通肇事行为,即使致人重伤、死亡,也只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肇事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69.html -
了解详情
刑;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出于故意,则成立故意犯罪,此时,若按照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情节所配置的法定刑来处理,处罚可能就显得较轻, 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提出了作出了比较全面的规定。 [2]参见蔡迎春:《当前交通肇事犯罪的现状分析及预防建议》,http://www.xianningxa.jcy.gov.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68.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此外有学者指出,在比赛枪法 即使否定本案成立过失共同正犯,也完全能以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同时犯处理,将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归属于每一个人。退一步言之,即便甲只是让乙赶紧开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8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