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问题一般是由实体法来规范。例如,刑法所规范的犯罪事实构成要件,实际上规范了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这一问题的另一面即哪些事实属于争议性事实但却 舒姆:《关于证据科学的思考》,王进喜译,《证据科学》2009年第1期。 [18]Supra note 3, p.18. [19]吴洪淇:《英美证据法理论传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34.html -
了解详情
例,认为这些犯罪很难说有什么犯罪对象。这一表述存在欠妥之处。从唯物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运动的原理即可说明此点:犯罪行为从广义而言乃物质运动方式,它只有在特定的 违法性、有责性三阶层体系所生成的特殊问题在有责性的主观层面对客观的违法性层面的进行认识;而在中国刑法理论体系下,故意本身的含义按条文规定(《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16.html -
了解详情
快的地区,可以600元为起点。新刑法颁行后,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11月4日《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1998年3月17日起 [日]井田良:《变革の时代にぉける理论刑法学》,庆应义塾大学出版会2007年版,第19页。 (34)[日]西原春夫:《日本刑法与中国刑法的本质差别》,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75.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实践,从实践中寻求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应该说,如今的理论界关注共同犯罪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古今中外的介绍与推荐,今后走向的思考和展望,都有 犯罪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5页。 [5]参见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盗窃案例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和刑法第38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590.html -
了解详情
领域并未涉及。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在1998年4月通过了《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又在2000年、2002又针对实践中刑事附带 有度、谦虚克己,直接以次外来词表述刑法理论显然是词不达意的,也是不严紧的。参见许道敏:《民权刑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 115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515.html -
了解详情
观念,不仅存在于过去,而且深植于今天人们的一般刑法意识中。与此相应的传统刑法理论也认为,作为两种社会现象的罪与刑,前因后果犹如自然界因果相报那样 少年犯更多地适用不起诉或者免除处罚,也是值得肯定的。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8]4号)规定,盗窃公私财物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44.html -
了解详情
之一。至于相同商标与近似商标的认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九条的规定,相同商标,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 进行裁量呢?笔者认为,这种竞合既不属于刑法理论上典型的法条竞合,也不属于典型的想象竞合。因为法条竞合的实质是一种重合关系(包容或者交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51.html -
了解详情
的研究对象,而不在于方法或视角的特殊(将方法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另当别论)。有感于此, 笔者通过数年的思考和摸索,觉得有必要根据犯罪与刑罚在不同层面之 表述。 [4] 关于我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构成的所谓根本缺陷,这涉及到东方民族(包括俄罗斯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笼统、模糊、大包容的思维定式及文化背景问题,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463.html -
了解详情
国内刑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国际刑法中日益明确的上级命令不免责原则,又给我们关于违法性认识的讨论添加了新的内容,帮助我们引发新的思考。 二、违法性认识的地位 的地位。另一派为必要说,其依据的是客观主义的刑法理论,立足道义责任说的立场,着眼于行为人的反道义性或反理性的认识,认为即使认识到了犯罪事实,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48.html -
了解详情
的角度对家庭暴力犯罪进行审视与思考,这对于规制家庭暴力犯罪,完善家庭暴力犯罪刑法理论以及指导司法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家庭暴力 家庭 理由,但还是没有给家庭暴力下一个清晰完整的定义,只是在随后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条中指出:婚姻法所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