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能够认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加以确定的原则,一般认为,此种表现方式就是不动产的登记和动产的交付。按照形式主义原则,当事人在设立、移转、变更或消灭物权时,如在提交 变动的时间,而并非是物权行为发生的时间。 根据《担保法》第四十一条,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这条法律规定实际上将合同的生效时间与物权的公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34.html -
了解详情
上得以成立。这和其变态担保本身的性质密切相关。同样的道理,由于混同时抵押全部消灭也体现一种意思自治。当然,一般的物权行为附加债权发生的意思作为条件 :《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81页。)善意取得适用的要件限于动产而且只能是占有委托物,占有脱离物原权利人享有回复请求权,而此时受让人即使善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573.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双方当事人就移转物权达成意思表示一致,还需要依法进行物权变动的公示,在动产为交付,在不动产为登记。物权变动在交付或登记时生效。 物权变动行为与基础行为 、终止物权为目的,且具有特定的形式要件的要求。可以将债权合同不能包括的抵押合同、质押合同等在学理上统称为物权合同,它们与债权合同一样都属于合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433.html -
了解详情
房产或土地使用权,以房产、土地使用权设定抵押的,在主管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后生效。未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权不成立。 2、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 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4、留置,是指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597.html -
了解详情
物权变动规范模式是: 不动产物权变动=原因行为(债权行为)+物权行为(登记承诺)+登记 动产物权变动=原因行为(债权行为)+交付 在传统的分析框架中,这样的规范模式很 对抗善意第三人。 (4)按照第188与第189条的规定,动产(包括交通工具)抵押,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5)按照第127条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699.html -
了解详情
不动产取得物权者,亦发生效力。⑤ 在英国,土地租赁,承租人享有物权性质的占有权,动产的承租人,因交付而有相当于物权的地位。⑥ 以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典为代表, 租赁,这种例外情况以法律规定的形式出现,表现在以下情况: 1、已经登记的抵押财产出租的,不适用买卖不破租赁的原则。我国《物权法》第一百九十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002.html -
了解详情
城市房地产或着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林木、航空器、船舶、车辆及企业设备和其它动产。对于上述财产抵押合同,未经登记便无法生效。3、相对不生效。《海商法》第十三条规定:“设定船舶抵押权,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共同向船舶登记机关办理抵押权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在后二种情形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44.html -
了解详情
拒绝(中正履行),就是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为。按照《担保法》的规定,动产质押合同于动产交付时生效。当质押人(债务人或第三人)与质权人订立动产质押合同后 有义务使其产生预定的效力,比如,应当依照约定交付定金、转移质物的占有、办理抵押登记等。否则,成立的合同还有什么意义呢?从这个角度看,当事人未完成使担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13.html -
了解详情
上,这种合同属于物权变动的原因行为。因为不动产物权的变动只能在登记时生效,动产物权的变动只能在交付时生效,故合法成立的合同也许不能发生物权变动的结果 物权行为的肯认。[40]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能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既然对于抵押合同的性质存在分歧,那么对于相关立法的解释也就众说纷纭。其中最大的争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88.html -
了解详情
:典当行所可经营的业务范围包括了「房地产」抵押典当业务。换言之,中国内地的「典当行」所可经营范围包括动产与不动产。 18 一九一五年前北京政府司法部颁行 明示典权与不动产质权的担保物权不同。台湾民法物权编立法原则第十点:「我国习惯无不动产质而有典,二者性质不同,盖不动产质为担保债权,出质人对于原债权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