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而直接诉诸宪法,不得以自己对宪法的理解来取代立法者对宪法进行的具体化。因此,在法律对基本权利条款已经进行细化的情况下,法院只要适用有关具体立法就 是,对宪法第126条中依照的这种解释也暗合了法律保留原则。宪法第126条规定法院依照法律规定行使审判权,意味着其在组织、诉讼程序等方面应当遵守相关法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405.html -
了解详情
中都没有明确得到宣示,甚至在理论上也没有得到较为一致的认可。这样一来,德、日民事诉讼中基于既判力相对性原则而允许案外人另行起诉来主张权利的 ,后来演变为现在之规定。 [14]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修改研究小组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7年11月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275.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角色扮演的理解:在角色实践中,虽然存在着程度不同地对规范角色的偏差,虽然与当下中国的司法场域所型构起来的运作逻辑或现代司法的某些基本原则多少也有些 的法院主体性迷失,调审分离是本文坚持的基本立场。对此,我国学术界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当将法院调解从民事诉讼程序中完全分离出去,建立非讼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099.html -
了解详情
定位协调,充分考虑再审作为否定非正当生效裁判以实现司法公正这一手段的特殊性。基于这一基本特点,在再审事由设定时就需要具体考虑以下因素: 其一,再审事由 制度的设计本身并不考虑如何防止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尽管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与民事诉讼所强调的平等原则是相违背的,应当努力消除和避免,但却不是或主要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738.html -
了解详情
美判例法中也同样受到重视。我国学界对诉权问题的研究,以民事诉讼法学界为引领,且理论主张呈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尤以二元诉权论为代表,认为诉权 进而将保障相对人行政诉权的原则作为我国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基本原则的确立有助于人民法院正确地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和当事人依法参与诉讼,行使诉讼权利。我国《行政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457.html -
了解详情
的司法审查作出规定,亦成为立法机关面临的一项课题。 从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不仅法院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审查的程序本身如何理解适用需要解释,而且民事诉讼 的司法审查,《法律适用》2010年第6期。本文吸收了上述文章的部分内容,但基本的观点又有所发展和调整。 {3}参见李刚主编:《人民调解概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207.html -
了解详情
是法院对民商事法律领域当事人意思自治这一基本原则的尊重。又如,对像中央银行或者监管当局的窗口指导[6]这样的不具有强制力(至少在法律上不具有 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调查并作出生效处罚决定。当事人依据查处结果作为提起民事诉讼事实依据的,人民法院方予依法受理。此外,对于证券公司或上市公司破产案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955.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权,则少有学者全面、深入研究,对于刑事诉权的理解基本局限于基于刑罚权而产生的控诉权,使刑事诉讼中的诉权等同于控诉权。这种不平衡状态使刑事诉权研究 的空间。影响在刑事诉讼中导入诉权理论的最大障碍性因素在于如何理解刑事诉权的可处分性。民事诉讼当事人基于民法上私法自治的原则,其民事诉权具有可处分性,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6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中不告不理的原则,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是基于当事人对诉权的运用。法院自行提起再审实际上形成了审判权对诉权的监督与制约,不仅违背了民事诉讼的基本规律而且会滋生 又不知下落或被对方当事人占有而无法获得等。 2.原判决、裁定主要证据不足的。此款的理解最易滋生歧义,也最难把握,表现在: (1)事实内涵不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05.html -
了解详情
要求。当然,此处枉程序法之含义应当被理解为对《民事诉讼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等程序法之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故意歪曲和滥用,以至最终影响了案件的 的,依法提起公诉。(2)对于审判人员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建议相关法律作出规定,由检察机关对案件予以备案,据此促请有关机关对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8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