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监督却因为自身的工作方式、工作性质而往往流于形式。根据有关法律。人大对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监督主要以听取法院工作报告、提出质询、行使特定问题调查权以及对法官 规定进行正确的理解。《民事诉讼法》总则第14条规定的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是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既是基本原则就应当贯穿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655.html -
了解详情
,更无法行使其民事权利。民法上的平等、反诉、过错责任等制度和原则想在刑事法庭上实行基本不可能。抗辩式实行起来异常艰难,固然有制度配套不健全的原因 的,可以在刑事案件终结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第八十一条 人民法院民事判决或调解的赔偿数额应扣除刑事判决的赔偿数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41.html -
了解详情
其一,它忽视了诉讼参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这种权力关系使得刑事诉讼明显区别于民事诉讼:如前所述,在制度的任何方面被告人都不如刑事追诉机关――在此只要提及控 页。 [60] 在结果方面,参见Khne,《刑事诉讼法》,1999年第5版,第383页及下一页;在基本原则方面,也可参考Fezer, 《证据使用禁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93.html -
了解详情
年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民事诉讼法及其理论中,辩论原则又称为辩论主义,其基本含义是指,作为裁判基础的诉讼资料,应当由当事人 通过阐明来予以调整。[17] 可见,传统理论存在的问题在于:其一,由于将辩论原则的适用严格限定于主要事实,而主要事实与间接事实之间的界限有时又较为模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84.html -
了解详情
不予受理、驳回起诉和管辖权异议的裁定可以提起上诉。 为了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根据该法的规定和审判实际经验,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 包括对基本原则的违反?是凡是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收集的证据一律无效呢,还是允许有例外存在?[6] (二)其他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对当事人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75.html -
了解详情
影响了诉讼,所以现在规定在主辩论日期之前提出证据,原则上在主辩论日期不准提出新证据。[4]德国民事诉讼法第296条规定:在作为判决基础的言词辩论终结后 诉讼保持相对稳定性,诉讼行为一旦作出,应维护其约束力,不得随意变更。程序安定的基本要素包括:程序的有序性;程序的不可逆转性;程序的实现性;程序的终局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98.html -
了解详情
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基本原则之一。它使原本可能捉摸不定的管辖权的确定过程变得更为灵活而且稳定性强 财产性争议,而不限于合同争议。根据财产权案件的不同特点,适用协议管辖的民事案件主要应为以下几种类型: 1、合同案件 市场经济要求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79.html -
了解详情
]有关新的证据的规则是证据规则中的必要组成部分。2002年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称《民诉证据规则》),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对方当事人均可以适时地提出反证或抗辩。这也是为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平等保护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的需要。 当事人提出反证或抗辩,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6.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性事项和实体性事项。在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亦明确依照审理对象是程序性事项还是实体性事项将裁判划分为判决和裁定。判决原则上是法院对于当事人就实体上争点所 的综合考量,立足于对相对人权利的保护以及对法院裁判的有效监督。基于上述基本原理的指导,我们初步的设想是,就实体权利所作出的未生效裁判即判决不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59.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是以诉讼合理性为基础,以打消官本位的心理,纠正错误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有着自己的特点,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关系, 理由:(1)、上诉不加刑原则违背了事实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其他诉讼制度、原则及具体规定不得与其相抵触, 上诉不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