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而言,在我国古代,直至晚清,从无精神损害赔偿之规定,虽说精神损害赔偿系从国外立法进行法律移植而来,但当时的民法研习者能够顺应时势,进行 发展[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1):4-6. [2]张晋藩.中国古代民事诉讼制度通论[M].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2):3. [3]孔庆明,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0638.html -
了解详情
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家庭暴力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 │ │进行精神损害赔偿;公安机关、村(居)民委员会、│ │ │障法>办法》 │ │医疗机构等 的梳理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家庭暴力的主体、暴力的类型与家庭暴力的民事救济、人身保护令、行政救济、社会救济等内容在我国现有的立法中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58.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中,由于举证规则的不同而可能造成行政诉讼与赔偿诉讼在诉讼结果上的矛盾。参见韩思阳:《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之难以逾越的障碍》,《行政法学研究》2006 遭受损害,被害人得依国家赔偿法第二条第二项后段,向国家请求损害赔偿。参见《大法官会议解释汇编》,三民书局2005年版,第388页。 [51]前引[2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70.html -
了解详情
P579)例如,在许多普通法系国家,仅需要存在简单的经济损害就可获得补偿或赔偿,而且精神损害和惩罚性赔偿也有可能,甚至可以考虑对为盗窃资产提供服务的 集体财产遭受物质损失时,才由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如此情况下,若选择通过侵权诉讼追回资产,不仅将面临诉讼主体是否适格问题,而且面临受害举证困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164.html -
了解详情
)。 此外,网络环境下的损害赔偿包括名誉利益的损害、精神利益的损害以及附带的财产损害。关于名誉利益的损害和精神利益的损害,可比较最高人民法院1993 、1998年《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及2001年《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处理。对于网络名誉侵权会给受害人造成的实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831.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法律对这些近亲属间的关系也给予一定的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非法使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近 了刑法第233条(信用毁损、业务妨害罪)的责任,因此A以附带私诉向B等请求损害赔偿。对此,大审院并未专门使用信用权这一术语,认可了因信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50.html -
了解详情
罚款、拘留。 在民事上,受暴者是无过错方,施暴者是过错方。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过错方应负损害赔偿责任,包括财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无过错方 的精神损害。无过错方可以在提起刑事诉讼时附带要求赔偿财产损失,也可以单独提起民事诉讼。 3、完善法律法规。反对和消除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年来,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64.html -
了解详情
、集体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手段,谋求非法利益或者意图使他人受到财产上和精神上的损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诉讼欺诈行为是原、被告之间恶意串通,虚构 规定。当然,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并不妨碍被害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民事侵权赔偿。 注: ①王作富:《恶意诉讼侵财更符合敲诈勒索罪特征》,载《检察日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74.html -
了解详情
要挟被害人,不赔钱、不给处理就要曝光,被害人必须严格依照其不法要求进行支付赔偿才得以脱身。 第二、行为人要挟的内容以及解决措施应该不具有选择性。行为人在 对于刑事案件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样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779.html -
了解详情
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对一些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婚姻家庭案件、借贷案件、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等,改坐堂调解为巡回调解,定期入村就地调解,通过把法律服务送 办结一起案件,即可获得50元的现金奖励:一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促成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与被告人就民事部分达成调解协议、且自觉履行的。二是刑事自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69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