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登记,例如,《法国民 法典》第2106条规定,不动产优先权不登记不能对抗其他债权人,而且登记的效力自登记之 日起发生。这就迫使当事人为了保存优先权必须登记, 比登记更强更可靠。 第四,我国民事立法没有关于优先权制度的一般规定,正在酝酿中的物权法也有可能不规 定优先权制度。(注:梁慧星:《制定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839.html -
了解详情
抵押权优先受偿;有关不动产的一般优先权与未登记的抵押权竞合时,无论其有否登记,均优先于其他抵押权受偿。此处须注意的是,法国民法关于一般优先权与抵押权竞合 故不存在日本民法上的优先权与未登记的抵押权竞合时何者优先的问题。(注:考虑到《担保法》第43条的规定,如果物权法采纳某些财产抵押,其抵押权自抵押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928.html -
了解详情
到适当的替代公示方法以前,只好限制其种类。对于不动产,因为种类有限而价值较高,统一登记就成了合理的公示方法。登记公示技术在使用传统书写登记和公告 ,则效果会更好。 3.对全国人大法工委的物权法征求意见稿相关条款的评析 全国人大法工委的物权法征求意见稿关于物权法定主义的规定,十分简单,即:第4条:物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70.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向物之取得人请求返还,但不当得利的规定并不足以保护原所有权人的利益。 四、我国物权法对物权行为理论的立法选择 我国现行民法及物权立法是否或应当采纳 日起生效。这些关于不动产物权的设立或者移转行为必须登记、而且行为自登记时生效;动产物权的设立和移转必须交付占有、而且行为自占有时转移的规定,正是物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36.html -
了解详情
。到德国民法典制定时,立法者已经不必再为封建制度的复辟而忧虑,在物权法领域大胆地拓展了当事人自治的空间,确立了物权行为理论,全面构建了他物权体系。在 双方或一方应当及时向县级以上登记机构申请变更或者注销登记。 第一百九十二条之一土地以外的其他不动产准用本章的规定。 结语 法律的背后是法理,法理的背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833.html -
了解详情
至今还未有任何一部物权法草案能对这一矛盾给予重视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3)关于典物的风险负担。二次审议稿第201条第2款规定:因不可抗力致使出典 还清贷款后,典当人应及时注销抵押登记。[7]由此可见,典当行的房产典当不是用益物权中的典权,其实质是不动产抵押。这种概念上的错位正是我国不重视理论构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112.html -
了解详情
物权法》。关于让与担保是否纳入《物权法》中,学者意见不一。笔者认为让与担保作为实践中产生的习惯法制度,不宜纳入《物权法》,只需用特别法加以规定。 [关键词 方式为之,会妨碍动产的利用不言自明。动产抵押,其标的物也有限制。《法国民法典》将抵押严格限定于不动产之上适应了当时农业社会的经济需求,但时代的变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06.html -
了解详情
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薄之时发生效力,而动产所有权的转让和动产质权的设立等,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自交付时发生效力。新草案 合同发生效力(草案第16条),同时又体现了物权法的物权法定和公示公信原则,即将物权变动的结果最终建立在交付或登记的行为上(草案第10条),从而让第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99.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不动产物权成立对公示的要求,地役权的设定应当办理登记,地役权自登记之日起生效。[10] (二)法定取得 地役权的法定取得,是根据法律的规定而 消灭。[21] (二) 地役权消灭的法律效果 物权法草案规定,已经登记的地役权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可见,地役权消灭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129.html -
了解详情
或限制。到德国民法典制定时,立法者已经不必再为封建制度的复辟而忧虑,在物权法领域大胆地拓展了当事人自治的空间,确立了物权行为理论,全面构建了他物权体系。在这种 双方或一方应当及时向县级以上登记机构申请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第一百九十二条之一土地以外的其他不动产准用本章的规定。结语法律的背后是法理,法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9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