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文字表述几乎完全相同,但是我们显然不能认为,二者的实质含义也相同。否则,就混淆了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界限。在这种情况下,刑法理论就应当根据实质的 犯罪的定量标准,而主要是指类似情况类似处理的精神,对同一种犯罪应该确立统一的定量标准。如果此种犯罪既可以由自然人实施,也可以由单位实施,那么自然人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87.html -
了解详情
也正是从这四个方面来界定恐怖活动犯罪的刑法学特征。④ 然而,另一方面,笔者又认为,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恐怖活动犯罪的定义,似乎仍不能很好地突出 方面政治目的而仅仅具有制造社会恐慌目的的行为,例如,行为人纯粹是出于精神空虚、寻求刺激产生制造社会恐慌的目的并进而实施了犯罪行为,造成了社会恐慌,也应当成为恐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50.html -
了解详情
毒品、放火、爆炸、投毒行为的人,但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除外。对于已满14 周岁不满18 周岁而犯罪的未成年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 的理论分析和技术准备之前,就开始进入到规范设计的层面,提出将期待可能性进行规范化,着实有点操之过急。 我们知道,在任何一个法治社会里,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38.html -
了解详情
也正是从这四个方面来界定恐怖活动犯罪的刑法学特征。④ 然而,另一方面,笔者又认为,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恐怖活动犯罪的定义,似乎仍不能很好地突出 方面政治目的而仅仅具有制造社会恐慌目的的行为,例如,行为人纯粹是出于精神空虚、寻求刺激产生制造社会恐慌的目的并进而实施了犯罪行为,造成了社会恐慌,也应当成为恐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55.html -
了解详情
毒品、放火、爆炸、投毒行为的人,但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除外。对于已满14 周岁不满18 周岁而犯罪的未成年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 的理论分析和技术准备之前,就开始进入到规范设计的层面,提出将期待可能性进行规范化,着实有点操之过急。 我们知道,在任何一个法治社会里,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41.html -
了解详情
实行犯在场但未采取任何阻止行动,其他实行犯是否应负刑事责任则要具体分析。认定教唆犯与实行犯过度行为的关系时,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判断。 关键词:共同 相同认识,只要求能够预见到为执行共同犯罪计划而随时发生的结果。这就是说,共同犯罪意图就是犯罪参与人对由共同策划决定的犯罪行为的基本性质和由该行为基本性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88.html -
了解详情
其进行否定性的规范评价,判定其有罪,并科以刑责,这是对其犯罪行为的否定。犯罪人承担刑责(包括刑罚执行完毕)后,通过前科消灭,注销其犯罪记录,恢复 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前言页。 ⒆陈正云:《刑法的精神》,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第79页。 ⒇[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19.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中止旨在强调它们都是不同形态的犯罪, 以免误认为它们不是犯罪, 而犯罪既遂构成犯罪则不容易为人误解; 另一方面, 在于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分则不可能逐一描述, 由 构成是指分则性条文就单独的既遂犯所规定的犯罪构成; 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总则性条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基础并对之加以修正而就共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68.html -
了解详情
的防范手段。[ 3 ]16 - 78而且,重刑本身就有一定的副作用,残酷的法律会通过恐惧、模仿、或培养复仇精神使人变得残酷。[ 4 ]150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 要求做到有罪必罚,无罪不罚,轻罪轻罚,重罪重罚,而且要求刑罚所剥夺的犯罪人的权益与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权益大致相当。否则,就是对公正这一刑法追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58.html -
了解详情
从轻或减轻处罚;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19条规定:又 、受教育水平、生活环境,等等。但是,这些因素与具体犯罪行为的关系过于疏远,致使它们对直接故意程度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力度并不明确;如果在司法判断中将它们全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5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