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审判实践中,对行为人肇事后逃逸,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主动投案并如实交代罪行的,认定为自首情节没有多大争议;但是,对于行为人肇事后没有逃跑、主动到公安 法定的从宽情节处罚、要么按照第二档次情节比较严重的量刑幅度处罚,从而排除了交通肇事罪的基准量刑幅度、造成该量刑幅度的形同虚置。这种认识,既不符合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358.html -
了解详情
共同犯罪,在司法实践中一般只追究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的刑事责任。但如果这一“指使、强令”并不含有驾驶员如果不执行此“指使、强令”将 ,否则就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因此笔者认为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只是一种量刑情节,即在行为人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况下,如果行为人又有逃逸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173.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刑法并不认为共同过失能构成共同犯罪,在司法实践中一般只追究单位负责人或车主的刑事责任。但如果这一“强令”并不含有驾驶员如果不执行此“强令”将会对其产生不利 ,否则就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因此我们认为交通肇后的逃逸行为只是一种量刑情节,即在行为人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况下,如果行为人又有逃逸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61.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肇事者是实行犯,行为人是教唆犯,[9]即行为人和肇事者属于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共犯。笔者认为,将行为人以交罪共犯或以间接故意杀人罪论处都是值得 伤者的义务,所以肇事者对致人死亡的后果,以交通肇事罪的第3个量刑幅度论处并无不可,而指使逃逸的行为人,如果在其不明知被害人伤情严重,不及时救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01.html -
了解详情
在交通肇事发生后,如果明知受害人不及时送医院抢救会有生命危险,而放任受害人死亡的结果发生,畏罪潜逃,致受害人延误抢救时机而死亡。这种基于间接故意致人死亡的 刑法第133条第2个量刑档次,但不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三,行为人交通肇事致人重伤,是成立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但行为人为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16.html -
了解详情
与合理性呢?笔者认为,《解释》把原本是量刑情节的“逃逸”行为上升为本罪的构成要件的情节,修改了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明显属于越权解释。其不是在 刑法第4条明文规定:“对任何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被称之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其具体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92.html -
了解详情
不应该否认过失共同正犯。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不论在哪个量刑幅度上罪过均应为过失,但是不加区分的将指使逃逸行为规定为交通肇事罪的共犯是有失妥当的 加重的犯罪构成必然是在基本犯罪构成之上。当然肇事后又发生另外一起事故致他人死亡的情况又另当别论。我们这里不予考虑。既然本罪为过失犯罪,那么其共同犯罪能否成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78.html -
了解详情
最小司法资源实现最优社会效果的目的。 我国交通肇事罪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其入罪和量刑基本可以概括为:入罪严 不同于减刑、假释制度将“悔罪”作为适用条件,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均未要求肇事者投案的动机必须是“认罪”、“悔罪”。如果以肇事者主观上是否认罪悔过来判定其投案自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7140.html -
了解详情
要判处10年有期徒刑。 [4] 6、新加坡:酒后驾驶,初犯者将受到1000至5000新元的罚款或者长达6个月监禁;重犯者强制监禁1年,并且处罚金3000至 驾驶,一旦出现危害后果,就理所当然地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不符合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 交通肇事罪的量刑起点和最高刑,与其它相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112.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1年4月28日发布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从2011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犯、情节犯,只要有醉驾或追逐竞驶的行为且情节恶劣即可,不要求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3、量刑不同交通肇事罪的量刑为三个等级。(1)犯交通肇事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06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