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即以克减或牺牲民主和公民自由和权利的方面来强化国家的公权力。但是,如果我们从社会、国家发展的一般趋势以及最终的归宿上看,人类追求安宁、和谐 的情绪,带领大家取得成功。他们懂得在已建立起来的规则与大胆创新之间灵巧地保持平衡。在全文分析的决定领袖素质的多方面因素中,就包括了灵长目共有特性这方面的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33.html -
了解详情
推进公民自治,培育公民社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公众参与制民主发展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有关推进公众参与与建立、健全行政法治和宪政 方向,损害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这样,参与的结果反而会导致不利于环境、资源和生态的保护,不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公众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09.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在当今法治社会愈来愈强调对公民权利的保护的背景下,刑讯逼供这种野蛮而又残酷的行为,无疑是与现代社会法制原则背道而驰(米小蓉,2008)。 (18) [15]陈曦,论申诉控告的法治化,今日论坛[J]. [16]刘艺婷,刑讯逼供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法制与社会[J].2012(10) [17]王亚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1312.html -
了解详情
许多国家普遍以行政程序规范行政行为,从而保护公民权利,并扩大参与机制。在行政执法阶段,实现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平衡主要是通过现代行政程序来实现的。 的行政法治主义正是现代政治哲学、宪政学、行政法学精华的交汇,是行政法在现代社会立足和发展的原点。 三、平衡论与政府法治论殊途同归 (一)平衡论与政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669.html -
了解详情
条之2的规定显然旨在协调名誉保护与言论自由之间的矛盾,将指向公共事务的言论作为免责的理由。除此之外,非关公共事务的言论,无论是否真实都不能免除诽谤罪的处罚 侯健:诽谤罪、批评权与宪法的民主之约,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4期,第149页。 [6] 李翔:法治背景下如何保全公民权利?,载《东方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739.html -
了解详情
根本利益和国家确认、保护和发展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侵犯,是不能容许的。因此,法律责任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国家对违反法定义务、超越法定权利界限或滥用权利的违法 年版,第223页。 [49] 参见郑成良:《论法律形式合理性的十个问题》,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6期。 [50] 公丕祥主编:《中国法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082.html -
了解详情
迟延。 除国内法外,诸多国家人权公约对及时审判亦有明文之规定。如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九条第三款规定任何因刑事指控被逮捕或拘禁的人 的三条路径。它们是落实和完善审判独立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以及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诉讼制度等。[32]这三条路径堪称是从全方位探讨提升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952.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前苏联两权分离理论以后即指出:企业经营管理权是既具有自主性,又有从属性的权利。国家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修改法律、企业章程和基金用途的办法 辅之以根本上的广大公民缺乏参与和民主观念,[45]于是不仅未能再发挥历史上安抚人心、和谐社会的作用,反而成为妨碍中国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不和谐因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22.html -
了解详情
的干预、尤其是国家直接参与企业投资经营和商的交易。而在社会发展的当 前阶段,一方面,经济的社会化高度的分工和协作,包括国际分工合作,要求一国乃至 国际 者的地位,民法仅顺应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调整自发的交易及相 关社会关系,无论在抽象或具体的层面上都不可能调整市民社会与国家、公民权利与国家权 力间的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451.html -
了解详情
裁量授权的规定,否则行政机关在授权范围内具有行为与否的选择权,则不能认定公民的主观公权;(2)私益保护性,是指该公法规范并非单纯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 上请求权机制。例如在环境保护、安全监管、消费行政、社会保障等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行政领域,均有承认个人具有一定的权利保护请求权的必要。因为,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7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