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中的减刑、假释、监外执行以及对重新犯罪的罪犯加刑等。更有学者认为,刑事执行的内容还应包括对非刑罚措施的执行,比如劳动教养、保安处分、强制戒毒等 一定的任意性。比如,对罪犯的释放宣告,就必须有刑事执行法律所明确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除法律所确定的条件外,其他任何人不能以其它借口释放罪犯,消灭刑事执行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36.html -
了解详情
移送审查起诉刑事嫌疑人总数 此处羁押包括拘留、逮捕和变相羁押(如用劳动教养或纪检部门的双规或变异的监视居住等变相羁押)。但拘留后不经逮捕直接起诉的情况十分 ,取标本兼治之途。当然现在还不具备进行彻底重构公、检、法三家关系的条件,所有的改革应以现实为基础,同时兼顾前瞻性与可行性: 1、改革口供规则,适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69.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警械。”而且在行政处罚措施上也体现着制裁的性质,如“罚款、行政拘留、劳动教养等”;其二、警察心理上“重专政、轻民主”的观念 。在二十世纪中叶所呈现出来的警民关系,已不像最初的敌对状态,但警察仍然表现出冰冷而强硬的执法者形象。在现阶段崭新的历史条件下,营造服务型的治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99.html -
了解详情
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实施社区矫正也存在较大困难:监外执行犯因其自身身体状况,很难参加社区矫正中的教育、劳动等活动。监外执行犯在监外执行条件消失后应 缓的管理方式(与不构成犯罪尚需监禁的劳动教养制度形成强烈的反差),不仅难以发挥刑罚的威慑功能,而且影响公众对社区刑罚执行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认为缓刑就是无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210.html -
了解详情
的;4、法律后果不同,监外执行的条件一经消失后即恢复原执行方式,缓刑只有在考验期内再犯罪的才能 撤销缓刑变更执行方法,除此之外不再执行原判刑罚。 二、缓刑的适用 的;(三)初犯、没有二次以上故意犯罪的(四)未受过刑罚处罚,未受过劳动教养或者二次拘留以上治安处罚的。同时,笔者认为对领导干部犯罪尤其是职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26.html -
了解详情
,应坚持留在学校,让学校承担特殊教育义务。对于必须劳动教养,甚至判刑的青少年犯罪,也要根据其特点,改进管教的方法,提高改造效果。 3、对青少年犯罪在法律 ,应当在工种、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安排未成年犯从事过重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不得组织未成年犯从事外役劳动。未满十六周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67.html -
了解详情
的必要条件,即“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也必须执行法律规定的条件,并以此为据裁判是否许可当事人离婚。第二,在诉讼活动中,人民法院 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3.被告被劳动教养或者被监禁的,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3859.html -
了解详情
,行刑效果就是:受刑人(死刑除外)认罪服法的态度、受刑人的反映、社会舆论、刑罚执行人员的理解程度、刑罚执行完毕后重新犯罪率。笔者认为,作为理论研究, 九成。而外来人员和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重新犯罪的情况比较突出。重犯率上升,固然有其十分复杂的社会原因,还有改造条件不好,改造机构经费不足,改造不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51.html -
了解详情
、恢复乱、恢复不规范的状况。 3、混淆中止执行与暂缓执行的条件。暂缓执行的情况有三种:(1)《民事诉讼法》212条所规定的因被执行人提供担保而 用具、用品外,短期内确无履行能力;(2)被执行人已被宣告失踪或下落不明满一年,申请人也未能提供被执行人确切住所或被执行人因违法犯罪被劳动改造、劳动教养,并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42.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的规定基础上,把司法解释中关于执行的条件上升为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同时要明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起诉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 保证金的,在申诉和诉讼期间,原裁决暂缓执行;四是诉讼一律不停止执行,如劳动教养;五是没有作出明文规定,如我国产品质量法、药品管理法等。 [4] 石佑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