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的这一解释是否混淆了定罪责任和量刑责任,尚需进一步思考。{44} 责任问题,主要是行为人选择不法(法益的侵害或者危险)的意志决断问题。但是,在某 还是对社会危害不大的?如果根据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这一标准使醉酒驾驶行为出罪,就会使以血液里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这一酒精界限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457.html -
了解详情
种犯罪的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除了解决定罪问题之外,还要解决适当量刑的问题,……”(注: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 也就是认为行为一旦违反了注意义务的范围,就造成了抽象危险,就认为增加了危险。依据这种理论,司机是否超速驾驶,就会有不同的结论:如超速就可能有因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56.html -
了解详情
的呼声很高,因此,人民法院无一例外地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然而仔细分析,这几起典型的醉酒驾驶案在罪过上不无分歧,行为人究竟是放任这 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并分别判处六年半有期徒刑和三年有期徒刑。上述案件之所以能够以量刑反制定罪的方式存在,原因就在于:一方面,造成同一或相似法益侵害结果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2529.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应然关联,基于一种感情上的考虑,笔者更赞同后一种观点,即在量刑上,对有认识过失的处刑应相对高于无认识过失。对于前一种观点的 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6 - 97页。 [9]胡鹰主编:《过失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99页。 [10]同注[9]。 [11] [德]克劳斯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44.html -
了解详情
中以可以为标志明确授予司法机关以裁量权的情况,分则中规定的可以类法定量刑情节,以及刑法分则对法定刑的规定,都属于弹性规定。⒇虽然概括性规定和弹性规定 )危险方法必须具有与上述列举方法相同或相当的危险性,否则不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行为;(2)必须危害公共安全,即已经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具有危害公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80.html -
了解详情
中以可以为标志明确授予司法机关以裁量权的情况,分则中规定的可以类法定量刑情节,以及刑法分则对法定刑的规定,都属于弹性规定。[20]虽然概括性规定和弹性 1)危险方法必须具有与上述列举方法相同或相当的危险性,否则不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行为;(2)必须危害公共安全,即已经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具有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40.html -
了解详情
的故意,然后再决定采取恰如其分的防卫手段,显然不现实。质言之,即使对方是醉酒驾驶冲向人行道,只要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在紧急情况下都可以采取包括击毙手段在内的 是在人还是在狗,该开枪行为客观上都有侵害他人生命的危险,要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 [34]笔者基本赞同该主张。不过,认为客观上有侵害他人生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321.html -
了解详情
以下刑罚幅度内量刑,显然有些轻纵了罪犯,造成罪刑不均衡,笔者认为此时应该对肇事者数罪并罚或者以更加严厉的罪名对该行为进行评价,如以危险方法危害 时,分析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对正确认定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怎样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一直是中外刑法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在国外主要有条件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1138.html -
了解详情
以下刑罚幅度内量刑,显然有些轻纵了罪犯,造成罪刑不均衡,笔者认为此时应该对肇事者数罪并罚或者以更加严厉的罪名对该行为进行评价,如以危险方法危害 时,分析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对正确认定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怎样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一直是中外刑法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在国外主要有条件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7837.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导致了他人的死亡,但是由于因果关系难以查明,最后二被告均以以危险方法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实际上是认定了过失共同正犯的成立。之所以说是悄悄适用,是因为 法益的行为。因此,不论过失共同犯罪按照第25条第2款的规定最终如何定罪量刑,在制裁规范的评价机能上成为对象的一定是过失共同犯罪行为这种为行为规范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2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