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不能等同于缓刑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的条件是,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 法定情节被减轻处罚,最后的宣告刑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此时还作为缓刑情节考虑吗?有人认为该情节已经在量刑上减低了一个法定幅度,又作为缓刑的考察因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09.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自首 对于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被公安机关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期间,不思悔改,又犯新罪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后情形,能否认定为 有相当数量的交通肇事案件由于肇事者逃逸而无法侦破,而自首制度的设立同样也可以鼓励肇事者投案自首,节省司法成本,减少积案。为此,1987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02.html -
了解详情
如今,走出看守所的杨志杰又踏上了索赔的漫漫长路,他能获得赔偿吗?我们拭目以待。 (二)超期羁押的现状 1、超期羁押的数量不容忽视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 逃跑、自杀或者进行其他犯罪活动的;住址或身份不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外,都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 (2)侦查过程中应注重相关证据的连续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24.html -
了解详情
的特别控制。但问题是,这一措施真的完全适合作为这三种犯罪案件的强制措施吗?笔者认为,未必适合。因为这三种犯罪的共同特性是社会危害性大且有些犯罪的 ,而且还可能恰好说明了对某些案件指定监视居住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可以避免陷入对不适宜取保候审、住所型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放任自流或对不符合羁押条件的犯罪嫌疑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041.html -
了解详情
每一个法律学者都可以给出自己的解答: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需要加强;侦查人员的非法取证行为需要遏制;证人不出庭作证的问题需要解决;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需要 申请变更强制措施这一规则具有实施的可能性吗?答案只能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对于应当变更强制措施而没有变更、应当适用取保候审而拒绝适用的诉讼决定,立法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33.html -
了解详情
的;以及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的,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申请取保候审。2、我并没有犯罪,为什么在被公安机关追究立案后还要请律师? ,可以有效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在源头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3、侦查阶段有必要咨询律师吗?许多犯罪嫌疑人都是因为不懂法,或不是很懂法而涉嫌犯罪;即使懂得,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2365.html -
了解详情
,但它实际上介入并影响着刑事案件的处理结果,你能说它不是一种“诉讼程序”吗?显然,这种法外额加的审批程序,将增加案件的流程和审理环节,极大地滞 再次采用取保候审,时间也是12个月,最后,法院还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时间又是12个月。这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侦查到起诉、最后到审判,可能被累计取保候审长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73.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尚未生效这样一类问题。网友lt67822186认为将缓刑考验期限从宣判之日起计算,可以在判决书中明确缓刑考验期限的起止时间的观点,在审判实践中,实际上是 刑期一样,传唤不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他人的人身自由吗?只不过限制的时间、限制的强度与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有所区别而已。缓刑是一种刑罚具体运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529.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尚未生效这样一类问题。网友lt67822186认为将缓刑考验期限从宣判之日起计算,可以在判决书中明确缓刑考验期限的起止时间的观点,在审判实践中,实际上是 刑期一样,传唤不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他人的人身自由吗?只不过限制的时间、限制的强度与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有所区别而已。缓刑是一种刑罚具体运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031.html -
了解详情
,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在复核死刑过程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将死刑复核结果通报最高人民检察院。 第五, 可以监视居住。那不还是说明监视居住与取保候审措施性质相同,强制程度相当,可以互换使用吗? 第四,立法为达至某项目的而进行的制度安排和整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11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