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法律规范安排社会角色,确定权利义务关系。基于性恶论的基本思想立场,法家对于道德塑造、文化教育、礼俗整合之类社会矛盾整合机制不抱希望。《商君 的方向运行。 其三,当代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的建立需要重视对限定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的道德塑造与法律规范,从而解决社会角色混同与角色错位问题。先秦儒家社会矛盾调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289.html -
了解详情
都能从他们的人生观那里找到答案,人生观最终起到决定性作用。也许有的违法犯罪青少年由于思想缺乏,根本谈不上对人生有什么认识,更没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但是无论是自觉的犯罪 能过于溺爱,又不要施以棍棒。父母不仅要从生活上关心孩子,而且要从思想道德上关心孩子,使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父母还要时时注意子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924.html -
了解详情
构建了公共福祉和社会正义实现的基础和平台,因为伦理道德上的意识精神实际上渗透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法律思维中来,并通过行为方式反映到人们对 宏。良心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39][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商务印书馆。1997.12-14. [41]李先波。契约法论[M].长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30.html -
了解详情
, 刑法没有兴趣也没有权利去关照。刑法之所以对某些外在道德予以关注, 是因为这些道德不但有应给与谴责的思想动机, 而且还有表现在外部的危害行为。刑法规范调整社会关系 当然对这种行为得到的谴责、鞭挞, 已无需我们赘言。但我们对这种行为的道德谴责还不能简单地上升到刑法的层面施以处罚加以解决。[5]论者看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593.html -
了解详情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在治理的手段上,法治带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保证社会生活有序 方略;将以德治国作为一种重要治国方式,以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法治必须居于根本地位,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310.html -
了解详情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 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在治理的手段上,法治带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保证社会生活有序 方略;将以德治国作为一种重要治国方式,以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法治必须居于根本地位,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569.html -
了解详情
199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 第二,二者保证实施的方式不同。法律是由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而道德只能靠人们的信念、人们的自觉行动、舆论监督来实现。 因此,我们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77.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致性 在我国,法与共产党的政策在经济基础、体现的意志、根本任务、思想理论等方面,都是相同的,因而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表现在:第一 199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180.html -
了解详情
药剂。[41] 这些关于死刑问题的讨论,其学术史的意义是不可否认的,他们提出了人类思想和理性应该严肃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人类长久存在的死刑制度其合理性何在?其适用的 的。但是,死刑制度在康德思想中的逻辑结局却是我们能够进行推论的。为此,我们有必要简要地讨论一下康德死刑论的道德哲学基础。 在康德整个批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005.html -
了解详情
学位,从而导致高校生产出来的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22]四方面,学生自身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疏于对自我的严格要求,行为举止不文明者一旦到了随处可见的程度 是辅助性补充活动,绝不应该成为主体性活动,更不能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或思想是否进步的指标,更不能以此诱导学生耗费太多精力参与这些非主体性活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608.html -
了解详情